第一章(2 / 2)

曹操对杖毙蹇硕叔父这事一直耿耿于怀,他在晚年还跟曹植提起了这事,他对曹植说:“我对二十三岁那年在洛阳北都尉任上做的那些事,至今都不后悔,你今年也二十三岁了,要努力去做正事,只要是正事,就大胆去做,我绝不干涉!”

很多人都会对人生中的很多“第一次”刻骨铭心,曹操也不例外,他对自己在初入官场时就敢于同宦官势力作斗争颇为自豪,他在晚年出征襄阳时把作战指挥部设在洛阳,有空就到洛阳北都尉办公室溜达一圈,找寻一下“旧日的足迹”,怀念一下那段“光辉的岁月”。不知道曹操在怀念当年的挥斥方遒时,有没有想起经常给他擦屁股的老爹?曹操后来盲目开战,居然忘了把老爹从敌人的地盘接走,把老爹给坑死了……

洛阳北都尉这个芝麻官是曹操仕途的起点,他之所以打击宦官家属,是因为他鄙视那些目无法纪的宦官,他认为这些人不是“一个完整的人”;另外,作为宦官家属,他太清楚宦官们干的那些龌龊事了:拉帮结派、扰乱朝纲、贪腐成风。曹操杖毙蹇硕叔父这事让曹操的那些士族朋友们对他刮目相看,曹操父亲认宦官做干爹,这些士族官员子弟经常拿这事奚落曹操,让曹操觉得很没面子,为了赢得他们的尊重,曹操必须得干点“惊天动地”的事来挽回面子!

曹操杖毙宦官家属这事渐渐被人淡忘之后,曹嵩又托人把曹操调回了洛阳,曹操回洛阳后不久,又闯祸了。窦武因谋划铲除阉党,被人告发,兵败自杀,曹操竟然上书替他鸣冤。政治斗争,血雨腥风,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谁黏上“政治犯”窦武谁就会被株连,别人躲都来不及,曹操却替他鸣冤。曹嵩气坏了,曹操的作死行为让他有些怀疑人生:这个龟儿子到底是不是他亲生的?这个浑小子的政治敏感度咋就这么差?这小子的脑袋肯定是被门夹了,要不然怎么这么缺心眼,不知天高地厚的去踩政治红线?

曹操上书那天刚一到家,曹嵩就指着他破口大骂:“你这个小王八蛋,老子花了一大把银子把你从地方弄到京城,你一回来就闯祸,你是要把老子给气死是吧?你上书替窦武鸣冤不是在作死吗?你不知道有前车之鉴吗?曹鸾上书替人鸣冤被杖毙了,你不知道吗?”在曹嵩的责问下,曹操意识到自己做事的确考虑不周全。

在一不小心就会引火烧身的官场,初入官场的曹操不知官场水有多深,他不知道他的鲁莽之举有多么危险,要不是他爹四处打点,要不是他爷爷德高望重,在宦官中人缘极好,曹操早就成了历史的天空中的一颗一闪而过的流星了。那个看起来总是笑眯眯的袁绍,虽然只比曹操大几岁,却比曹操成熟稳重的多。

曹操是幸运的,他做的这些事,如果换成了别人,早就去见阎王了。曹操的祖上积了德,护佑他躲过了这一劫,曹操甚至还因祸得“赏”:因给窦武鸣不平,曹操声名大震,受到士族大佬们的高度赞赏,他们对曹操刮目相看,这小子虽然是宦官子弟,但是,身上有股正气,敢向那些掌权的大宦官叫板,勇气可嘉!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政治嗅觉敏锐的曹嵩意识到:乱世出英雄,他的儿子曹操没准就是乱世中的英雄,这可能是一个改变曹操命运的机会。曹嵩决定赌一把,他花重金找关系把曹操弄进了部队。曹嵩嘱咐曹操在部队里好好干,争取早日立功。

曹嵩为曹操操碎了心,他期盼曹操在部队里立功,积累政治资本,这不仅对曹操的仕途有利,还可以光宗耀祖。曹嵩因拜宦官做干爹,没少被人奚落,如果曹操在部队立了大功,可以让他在那些看不起他的人面前扬眉吐气一把。

曹嵩的银子这次没有白花,曹操在部队里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天赋。他白天带兵勤苦操练,晚上刻苦钻研兵法!功夫不负有心人,机会终于来了:一天,朝廷命他与皇甫嵩前去镇压黄巾军,精通兵法的曹操采用诱敌深入之计,和皇甫嵩密切配合,大败黄巾军。

大破黄巾军后,曹操升任济南相。曹操在济南相任上,澄清吏治,大力反腐。一些县吏仗着上面有人,贪赃枉法,曹操将这些县吏全部奏免,济南官场为之震动。

不久之后,曹操因镇压黑山军有功,升任东郡太守。但是,曹操发现官场太黑暗,他不肯迎合权贵,便托病回到乡下。

所谓的“理想”,如果违心的去迎合,那么,你走的绝对不是你想走的那条路,沿途的风景也绝对不是你想象中的风景。在经过黑暗的官场洗礼后,曹操看清了现实和理想的差别,他的家族背景给了他一些珍贵的人生经历,给了他一些试错的机会。吃一堑,长一智,在政治上日趋成熟的曹操学会了隐忍,退一步,海阔天空,曹操决定远离官场,静观其变!

已过而立之年的曹操学会了向现实低头,他明白有些现状是他无法改变的,他之前活的太认真了,他对宦官弄权、官官相护、权贵欺压百姓这些乱象深恶痛绝,他一次次的上书抨击,然而,胳膊拧不过大腿,在那些掌权的宦官眼里,曹操只是一个身穿“曹腾软猬甲”、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卒,翻不起什么大浪。

曹操在隐居期间,冀州刺史王芬联合许攸等人欲废黜汉灵帝,想拉曹操入伙,曹操拒绝入伙,他对他们说:“废黜皇帝是天底下最危险的事,以前是有人成功了,但是,他们是在万无一失的情况下去做的。你们在各方面条件都不成熟的情况下举事太危险,我不去参与这个事!”。

后来,果然不出曹操所料,王芬等人还没举事就被人告发,王芬畏罪自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