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止语(2 / 2)

所谓共情、共鸣、惺惺相惜,身受是必然。没有身受,感同总归有些牵强。

曾路过一间琴行,年轻的老师对着坐在琴凳上脚挨不着地的小娃娃说:要有感情的去弹,《春江花月夜》,你想想,多漂亮啊,有花有月亮,你看到了开不开心啊……

诚然这是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但没有办法的是,想要真正将这支曲子弹到触动人心,恐怕不是想象一下月亮和花朵如何美好可以做到。

这一首曲子,到现在都没有觉得真正弹好过。唯一一次,是在东郊紫霞湖边。那一次临近中秋,大晚上的母上游兴大发,硬是背着琴就拽着我去了。和我找了湖边的台阶坐着,吃吃喝喝。

琴就在一旁,我一直不愿意弹,大概是‘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固执。

不过后来还是弹了,就弹了这一首,毕竟背了这沉甸甸的一路过来,也挺辛苦。

并没有什么特别惊艳,诸如恍然开悟之类的奇遇。只是觉得,唔,比平时顺了些,没那么着急。不着急了也就没出错,什么指法节奏,一切都很自然。

甚至有心思看看山看看湖,嗯,月亮也不错。

弹完了,穿过一丛桂花树,旁边的亭子里有三三两两的影子。

“琵琶么?”有人在暗夜里问,“水边上听,不一样。”

“没吵着你们吧。”我很不好意思。

“这种吵上哪儿找?”那群人笑了,“你要是每天来弹,我们就每天来听……”

之后没有再去过,而再练这曲子时,会想到那个月夜,但终归再弹不出那个感觉。

对了,此篇的标题,不是止语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