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元帅9(1 / 2)

西戎趁秋收时节入关劫掠,最初还是小股骑兵入境,被平西军发现阻击后,二十万大军乌压压地来到了两国边境,包围了宣朝两座边城,有打开国门,长驱直入之意。

战报来到京城,弘嘉帝一看就头疼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皇帝当得太难太累了,享受没多少,责任一大堆。

他本是个胸无大志、贪图享乐的人,从没想过要做这九五之尊,也没认真学过为君之道,一心做个安逸的闲王,逍遥一生。

谁知道前面三个哥哥争得太激烈,最后鸡飞蛋打一场空,最小的弟弟又太小,看着也不像是能成长为明君的样子,这皇位就落到了他头上。

虽然这话说出来招人恨,但他是真不想当这个皇帝,简直就是赶鸭子上架!

登基这几年,有建元帝留下的辅国之臣盯着,再加上他自己也有些责任心,他还算勤恳地学习治国理政。

到现在总算是磕磕绊绊地理清了内政,刚要松口气,居然又爆发了战争。

弘嘉帝一连三天召开大朝会讨论此事,但宣朝重文轻武多年,一群文官和一群没真正上过战场的勋贵武将又能有什么退敌良策?

提出最多的建议就是议和,被一些明白人拦住了,尚未大战就率先提出议和,西戎势必会狮子大开口,代价绝不是宣朝能承受的。最后吵成一锅粥,一连三天皆是如此。

直到新的战报抵达,西戎军来势汹汹,已攻陷一座边城。兵部左侍郎林宇忍无可忍,独自到养心殿求见弘嘉帝。

几年前林宇奉建元帝旨意调查太子遇刺一事,查到了湘王头上,建元帝因为缺少继承人的缘故,在对湘王的处置上就有些犹豫。

林宇的弟弟随太子死在了乱军中,父亲伤心过度去世,建元帝却要包庇罪魁祸首,甚至要让这通敌叛国之人登基为帝,这林宇如何能忍?

林宇使手段将消息悄悄透给了一些权贵,这些同样家人遇害的人家联手,建元帝也只能赐死了湘王。

林宇做事十分小心,但防不住皇帝多疑,建元帝虽然没有查到证据,但也能基本确定消息泄漏是林宇做的手脚,不由十分恼怒,打定主意要找机会治他的罪。

可惜天命不等人,转过年来,建元帝就撑不住了,他本来身体就不健康,又一连死了三个儿子,刺激太大,已经到了强弩之末。

建元帝强撑着安排后事,给儿子选择辅佐之臣,想来想去,几番犹豫,最终建元帝还是忍着恨意把林宇的名字添了上去,朝中这般能臣干吏太少了。

罢了,这新君也算是林宇自己选的了,选了这么一个人,他就得负责到底,一生鞠躬尽瘁为朝廷服务。

不过建元帝不想让他太舒服,特意给弘嘉帝留下圣旨,安排了林宇的官职。

所以林宇丁忧期满,立刻就被任命为了兵部左侍郎,不但降了一级,还去了兵部这个特别不舒服的部门。

一个重文轻武的朝廷,兵部自然不受重视,况且林家世代的文官,可算文官领袖,林家现任家主林宇却被派去了兵部。

兵部官员,前线将官出身的不多,但也大多不是正统文人,文武不和,林宇的日子十分不好过。

好在林宇本事过硬,人格魅力也大,虽然前期同僚不断使绊子,但他仍顽强地在兵部站稳了脚跟,有了一席之地。

“免礼吧,林爱卿来见朕,有何事?”弘嘉帝摆手免礼,他对林宇的态度倒很好。

建元帝没说过调林宇去兵部的原因,而弘嘉帝从前与太子皇兄关系不错,没少见林宇尽心辅佐太子,他认定林宇同林家先辈一样,是忠君爱国的典范。 他绝想不到林宇是林家人中的异类,他面上苛守家规,对皇帝的旨意言听计从,其实骨子里,说他爱国这毋庸置疑,但说到忠君可就差点儿了,他只认真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