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出生21(1 / 2)

蓝晏清来到边关后一直避战,不肯带领大军出关,保存实力,养精蓄锐。同时派小股士兵不时骚扰驻扎关外的楼兰大军,楼兰军队疲惫不堪。

等到西夜陈兵于楼兰边境,楼兰被迫撤回五万兵马,蓝晏清才带领大军出关,并一路势如破竹攻进了楼兰境内。

西夜也趁着楼兰援军尚未抵达之际,攻破了楼兰的边城。

宣朝与西夜同时出兵,楼兰背腹受敌,举步维艰,楼兰有意求和,但两国打定了主意瓜分楼兰,又怎会收手。

等到蓝晏清攻到了楼兰京城,楼兰王仓皇出逃,眼看大势已去,楼兰王也不再瞻前顾后了,直接派人前往西夏求援。

虽然此举无异于引狼入室,但此番他已免不了灭国了,也不能让宣朝和西夜太过顺利。

林宇将两国联合攻占楼兰的事告诉了安阳公主,公主也在恰当的时机告诉了西夏王,以示自己与西夏一条心。

但西夏王虽然心动,也不敢冒然派兵参与瓜分,这几年西夏仍处在休养生息阶段,尤其是从前被北胡打残的军队,至今未恢复鼎盛。

如今楼兰主动求援,那他们就有优势了,西夏王很痛快地同意出兵。

不过他出兵有些晚了,朝兰山脉以东的楼兰国土已全部被宣朝占领。

从前楼兰这部分国土就像是楔子一样伸进宣朝内部,如今缺失的这部分补齐,蓝晏清已迅速建立了防线,内部楼兰人虽然还有势力在顽抗,但对外已是固若金汤。

西夏暂时不敢与宣朝为敌,只能抢在西夜之前,占领剩下的城池。蓝晏清打下了瓜分给宣朝的那部分国土,剩下的,他们自己打吧,谁占领算谁的。

当时两国协议共同灭亡楼兰,已经划分了区域,各打各的,至于西夏,那是楼兰王请来的援兵,与宣朝可没什么关系。

不过让蓝晏清失望的是,骄傲自大的西夜王这次居然没脾气了,虽然暴跳如雷,但却派人与西夏签定了协议,双方不开战,楼兰国土先到先得。

此战历时一年,以楼兰被三国瓜分告终。

战报传到京城,弘嘉帝仰天长笑,做梦也没想到,他当政时居然还能开疆拓土,只这一糟,在史书上他就能超过父皇和皇祖父了。

京城内的气氛也十分振奋,自几十年前宣朝与周边邻国开战,这仗就打的十分艰难,保住国土已是勉强,燕云十六州更是被北胡占去大半,如今突然开疆拓土了,骄傲啊。

若从前,蓝晏清立下大功,弘嘉帝看荣韶凌就得百般不顺眼,但今年不一样了,宫里新添了一个宠妃,怡婕妤,还给弘嘉帝生了五皇子,这让弘嘉帝突然觉得自己还没老。

弘嘉帝对荣韶凌的打压力度有所减轻,倒不是不忌惮了,而是有人分摊了,荣韶光母子一失宠,弘嘉帝这才发现三儿子比二儿子还招人恨呢,是一点儿都不收敛野心啊。

所以弘嘉帝十分大方的下旨犒赏平西军,论功行赏,至于立下大功的蓝晏清,升爵位那是不可能的。

但弘嘉帝赏了不少田产宅院,嫡子蓝敏行被正式册为平西王世子,庶长子蓝敏怀也得了个宁边伯的爵位,虽然这两还是孩子。

对自己的心腹,出使西夜、西夏立下大功的林宇,弘嘉帝就更大方了,五十岁的林宇成了左相,按照以左为尊的观念,六十岁的右相陶季彦都低了一头。

自此以后,蓝晏清就常驻在了西境,王妃孙夏微也奉两位婆母之命来了边关,之前因为守孝,后来又战乱,蓝晏清膝下还是只有两个儿子,如今风平浪静,她们还想多抱几个嫡孙呢。

孙夏微在边关住了两年,京城传来了消息,二夫人严氏病危,因为西戎再次犯边,蓝晏清无法离开,只有孙夏微带着侧妃宁如愿并两个孩子回了京城。

凌楚也随她们返了京,给严氏诊了脉,也是束手无策。他对毒比较在行,但对于生老病死,他不比太医强。

没两天,严氏就带着对儿子的惦念去世了。

孙夏微连日赶路舟车劳顿,到京后又忙着侍疾,主持丧事,接待吊唁的人,还要守灵,终于坚持不住地晕了过去。 请太医来看,有喜了,刚两个月,孙夏微这段时间忙晕了头,也没发现自己的异常。这孩子也是命大,这么折腾也没出事,不过日后就得好好养着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