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战乱起33(1 / 2)

林宇被贬后,宣朝的政局按照他的计划发生变化,赵海齐上位,与秦泰一味顺从讨好弘嘉帝不同,赵海齐在其中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他凭借超高的情商得了弘嘉帝的信任,成为皇帝大权独揽的拐杖,弘嘉帝贪图享乐,朝政大半都压在了赵海齐身上。

虽然他的行为让许多耿直死板的人唾弃,但他有了实现自己宏伟目标的权力,宣朝在他的努力下平稳运转,甚至国力有所上升。

而荣韶凌这几年仍然在各地奔波,救灾、查贪腐、监督工程建造,一年之中有大半年的时间不在京城。

不过他与赵海齐搭上了线,赵海齐靠谄媚上位,但这只是他晋升的手段,他讨好弘嘉帝,也看不起弘嘉帝,并不真心认其为主。他要为自己的未来留后路,而荣韶凌无疑是几位皇子中最出众的一个。

至于让蓝家感受到危险的国师云岚,几方势力调查多年,都没有查出他身世的问题,也没有查出他言行上有何污点。

他依然维持着光风霁月的形象,这几年他做了颇多预言,但大多是为灾祸提前预警,并无祸国殃民之举,不只弘嘉帝信任,在朝中及民间的声望也极高。

荣韶凌虽然对他不喜,可没有证据,也就拿他没有办法,只能小心防范。

今年,荣韶凌又被派出京城巡查黄河治理情况。

前年,换了个新的河道总督,这是个野心勃勃之人。他认为黄河治理关乎数省,应从全局出发,摒弃从前分段治理的惯例。

毕竟从前各地地方官只关注当地河道的问题,不考虑上游与下游的实际情况,导致水患频发。

河道总督提出了一个宏大的治理计划,生在黄河岸边,几次见过黄河决口的赵海齐促成了此事,朝廷为此投入巨大。

弘嘉帝虽然同意了此事,但看着那庞大的治河经费很是心疼,生怕这大笔银子入了贪官的腰包,故而将荣韶凌派了过来,他对于自己的儿子还是了解的,荣韶凌绝不会与之同流合污。

黄河上的壶口瀑布,浑黄的河水从高外倾泄而下,巨浪咆哮,壮阔雄浑,阳光照射下又有七色彩虹出现,给这气势恢宏的景致增添了一丝瑰丽。

在旁边的山崖上,一行人正在观赏这黄河奇观,为首的是一个小女孩,披着一件灰粉色的披风,亭亭玉立地站在粗犷磅礴的瀑布前,与这景色有些格格不入,这是已经十岁的蓝敏仪。

小小年纪已经可以预见日后的美貌了,柳眉杏眼、秀美的鼻子、天生红润的微笑唇,扎着小女孩常见的双丫髻,两侧发髻各有两颗粉色的珍珠垂下,显得十分娇俏可爱。

两年前,蓝敏怀和蓝敏行就离开了安逸的京城,遵循蓝家男子的宿命去了边关,京城中只留下了蓝敏仪。

孙夏微也被王太妃赶去边关了,溺爱孙子的王太妃生怕蓝晏清对孩子过于苛刻,她现在不求孙子建功立业,只求孩子们平安到老。

府里没什么不放心的,她身体康健,又奴仆众多,不需儿媳在跟前儿尽孝。

至于蓝敏仪,更不需要担心了,蓝家对男女的教养方式从来一致,若女儿展现出了不凡的天赋,她将如兄弟们一样,获得属于自己的一套班底。

如今蓝敏仪身边就有了这样一群人,都是蓝家培养的忠仆,能胜任下属、护卫、奴仆的角色,她的生活和功课都不需父母操心,这些忠心耿耿的人自会根据她的实际情况将一切安排妥当。

况且蓝敏仪早慧,素来有自己的想法,也不喜长辈管束太多,再说还有荣韶凌盯着呢,总不会让她走偏了路。

蓝敏仪这几年在襄王府待的时间比平西王府长,膝下只有一子的荣韶凌夫妻两个,过得却是儿女双全的日子。

母妃和哥哥们去了边关,蓝敏仪的日子过得却更精彩了,她软磨硬泡地说服了荣韶凌带她出差,美其名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荣韶凌带她出去一次后,发现这丫头不娇气、不抱怨、十分省心,又随行带着老师、师父,并不耽误学业,也就顺着她的心意,次次带着她。 在荣韶凌看来,哪怕是女孩子,也该多出去走走逛逛,见见世面,像蓝敏仪这般聪慧的女孩,若将一生困于后院,看见的永远是四方形的天,岂不是太可惜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