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真黄了?(1 / 2)

春风胡同口街道办的冯大妈,实际上就是办事处的副主任,与方兆中的母亲是不知多少年的老闺蜜了。

在她的眼里,方兆中与乔雨青,一个是优秀工人楷模的子弟,又有初中文凭,未来能在学校当老师,桃李满天下;另一个本身就是教师子弟,身上又有才女气质。

从家庭背景与外貌长相两方面看,都是天作之合。

这婚一准能结成!

可惜,冯大妈没想到的是,方兆中没给人女同志交实底,也是实打实的不想结婚。

两位年轻人在长辈“目送”下结伴走在一条冗长的胡同道里,乔雨青挎着那只棕黄色的女士小提包,面色有些微红,大概是头一回和相亲对象走这么近。

“方同志,如果劳动局上门分配单位,你想去哪儿?”

全国待业青年骤增,昌北县也不例外,少说有几万青壮年待业在家,县里刚刚成立的合作社远水救不了近火,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同志被派去弹棉花,糊信封,踩缝纫机。

这时候的踩缝纫机是真的踩缝纫机,可不是进橘子的意思。

乔雨青这一问,正好问到方兆中的心头。

改开风潮之下,如果想要挣钱,最好的去处自然还是南下,几年后特区相继设立,张开手在南下的风里抓一把都能抓到金子;

第二种就是玩文学了,这也是他的擅长领域。

上辈子坐在机关办公室里敲键盘,不仅伟大领袖语录没少背,闲书杂论、悬疑谍战年代小说看的更不少。

腹里积墨如渊,自能成龙。

“我想,搞点别的。”

“别的?”乔雨青疑惑。

方兆中在报刊亭前站定,要了一份今日的《燕京晚报》。

“国家不是鼓励以个人开设个体户,自主解决就业困难么?我觉得应该响应国家号召。”

方兆中手里的这份《燕京晚报》,报道了今年二月份《天津日报》登载一则牙膏广告的事迹,这是我国报刊业自建国以来登载的第一则具有盈利性质的商业广告。

“你看这个。”

方兆中指了指版面上的“牙膏报道”,接着说道:“连天津日报这种媒体都在自主创收,我认为个体户很有搞头。”

乔雨青果然接过了报纸,仔细阅读了一遍。

这则与今年二月登载的牙膏广告虽然新奇,但一向对商业有关新闻不怎么关心的乔同志,也是直到现在才有所了解。

饶是如此,她还是没忍住问了句:“这不是……搞资本主义尾巴么?”

方兆中大笑起来:“乔雨青同志,你这观念就很落伍了,现在搞个体户,是为国家就业增设岗位,是积极响应政策、响应号召的做法,怎么能说是搞资本主义尾巴?”

方兆中不愧是前世省考申论第一的优秀科员,几句话就打消了乔雨青的疑虑。

而乔雨青在听了这么一番话之后,又看了看手中的报纸,愈发觉得这位方兆中同事想法新鲜,格局很不简单。

长街那一头,距离方兆中约五百米的前方,庄晓丹走走停停,心中很是疑惑。

要是换做以前,方兆中同志早就马不停蹄地追了过来,急头白脸地仔仔细细关怀一通。

而今天呢,方兆中不仅没来,还在另一位女同志的陪同下开怀大笑。

这让庄晓丹既气愤又气馁,更无端生出些疑惑。

她也在街口的报刊亭买了份报纸,佯装站在路灯杆子旁边看报纸。

方兆中和乔雨青走过的时候,庄晓丹还佯装咳嗽了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