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抢人(2 / 2)

这年头年轻作者不好找,老一辈的泰斗们虽然不少,不说还能写几年,但文章思想大多旧式,好则好矣,却不够新鲜。

报纸也好,杂志也罢,为有源头活水来最重要。

再者说了,要是他真考上了燕京大学,指不定未来在文艺界会有多高的造诣。

拿下,必须拿下!

王记者立马说道:“兆中同志,我们日报社附近也有招待所!”

徐编辑笑着看了一眼王记者,胸有成竹地说道:“这个招待所本来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给我们当代编辑部暂时拿来用。一些不在燕京的老作者,比如蒋海澄先生,丁玲女士,都曾在招待所住过。”

徐编辑说的这几个人名,方兆中大抵有所耳闻,蒋海澄就是赫赫有名的艾青,语文课本上那篇著名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他写的;

丁玲女士是写过那篇《太阳照在干桑河》的女作家,获得过斯大林文学奖。

徐编辑话里意思不言而喻,这是在向他抛橄榄枝呢。

王记者自然也听的明白,忙对方兆中说道:“兆中,你可是答应我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你可不能反悔!”

老实说,方兆中在惊讶中有点惶恐。

一个是当代的编辑,一个是燕京日报的记者,因为两篇文章找上了自己,当着自己的面上演了一出抢人。

这时,徐编辑来了一手先发制人:“王记者,兆中同志答应了你,是什么时候答应的?”

“就今天!”

“今天答应你的,你向日报社的主编和副主编打过报告了吗?”

“还没有。”王记者当即反应过来,明白了徐编辑的用意:“可是……”

他话还没说完,就被徐编辑笑语打断了:“王记者,既然还没得到日报社领导的批示,你们副刊还未定,用哪篇作者的文章你也说了不算数,总不能老让年轻同志等着吧?

您啊,还是等你们领导下了意见指示再说吧。”

“徐编辑,你——”王记者没想到对方会给他来这么一手,自个儿着急上火,却又没有反驳的余地,忿忿不平地害了一声。

方兆中被这场面逗的心里一乐,还是出言安慰了王记者:“王炊事员,我答应你的事,自然不会反悔,如果你需要,可以随时找我,或者给我写信,当然,如果晚报找到了更好的文章得以刊载,那我是衷心祝福。”

王记者立马眼前一亮。

方兆中这声“王炊事员”,算是结结实实地给他喂了一颗定心丸。

“好,兆中同志,我没看错你!”

另一头的徐编辑和小张编辑,看向方兆中的眼神也多了几许赞赏。

邀请写稿是一回事,文章写的好是一回事,但人品和操守也好才是难能可贵的品质。

徐编辑心头一叹。

文以识人,字可鉴行,主编果然慧眼如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