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真要发财了(2 / 2)

“不过,我打算预考完了就去一趟燕京。”

乔雨青一惊:“去燕京做什么?”

“杂志社的编辑同志邀请我去一趟,正好顺道熟悉熟悉风土人情,就当考前‘视察’了。”

乔雨青没说话了,方兆中看了看她,立马心领神会。

“你也想去?”

乔雨青羞涩不已,毕竟和一位单身男同志共同出行,还是出远门,这是一件非常亲密的事情。

放在好几年前,那可是要给组织上打报告的。

“我……正好想去看看我爸爸,都是他给我写信、寄东西,要是我能到燕京去看望他,他一定很高兴。”

“行啊,这是好事。”

说到这里,方兆中忽然想起了学习资料上末页那一笔“我来啦,人大”,隐隐有种直觉在心中涌动。

酒足饭饱,两人殷勤地收拾了饭桌,乔雨青自告奋勇帮忙洗了碗碟。

张桂花愈看这个准儿媳妇愈顺眼。

“雨青,我听兆中说,你在邮局工作?”张桂花问道。

“对。”乔雨青瞄了一眼等在饭馆外准备送她的方兆中,如是答道。

“那正好了,邮局离咱们饭馆近,你要是不想吃食堂了,懒怠在家做饭了,就来我这儿吃饭。”

乔雨青知道这是张桂花的客套话,一时之间不好拂逆长辈热情,便笑道:“那我一定过来。”

饭馆外。

一辆小自行车停在街道旁,穿邮局制服的年轻小伙子小跑到饭馆门口。

“请问,这家饭馆是不是方兆中同志家开的?”

“是的,怎么了同志?”

小伙子拿出一封信件,说道:“是这样的,我刚跑了一趟内燃厂大院,发现他们家里没人,所以找到这儿来了,这是给他的信件。”

“给我吧,我就是方兆中。”

“那您在这儿签个字。”

方兆中拿到了信封,第一眼,看见信封上署名是人文社现代文学编辑室。

这不就是当代编辑部么?

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张白底绿字的汇款单,顶格印着“中国人民邮政汇款通知”。

表格第一行,汇款金额,写着大写的壹佰肆拾元正。

这时候写“正”,不写“整”。

七八十年代的汇款,几乎不存在银行转账的方式,寄钱的带着现金到邮局办理汇款手续,并填写汇款单;取钱方则拿着邮寄来的汇款单去汇兑窗口排队。

方兆中自己不大了解这年头的稿酬制度。

1977年,国家出版总局发布的《关于新闻出版稿酬及补贴试行办法通知》规定,著作稿每千字2-7元。

等到1980年的时候,《书籍稿酬暂行规定》颁布,制定了“基本稿酬加印酬稿酬”的付酬方式,稿酬水平大概在千字12元左右。

《暂行规定》大致复原了58年文化部出台的《暂行规定》,依照老办法,要求著作稿根据质量分为千字4元、6元、8元、12元、15元几个不同的等级。

方兆中料到了这年头写文章挣钱,但没想到这么挣钱。

要是真写一部长篇出来……他兴奋地在心底骂了一句。

特娘的,发财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