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葛朗台没有死(2 / 2)

时代变了,创作的思想需要进步,但他还在原地转圜。

今天方兆中的一番话,却正正好戳中了他的心事。

“写点不同于批判文学的小说。”

他反复咀嚼着这句话,仿佛抓到了一点希望的影子。

……

次日一早,方兆中在院子里做了一整套第二套全国小学生广播体操,吸引了不少注意力。

冯既才醒得也早,边看边笑,热爱运动的习惯依然没变:“兆中同志,你这是做的什么运动?”

“打的太极!”方兆中满嘴跑火车。

冯既才乐了:“太极?没见过这式样的太极。”

“我自创的,强身健体一流,你要不也试试?”

“好啊。”

冯既才答应的爽快,现在的他除了慢跑一小会儿,基本做不了其他运动,这对于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男人的身体健康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两人在筒子楼下做起广播体操来。

“不对,你得这样。”

方兆中像模像样地给冯既才把关。

“这一节的名字叫雏鹰起飞,你的手手臂得伸展开,像展翅翱翔的雄鹰,这样才能锻炼到关节。”

“对对,没错,提膝,哎!不错,有那么点意思了。”

两个大男人做小学生广播体操的画面极其诙谐,但别说,这套体操还真挺适合冯既才。

不伤筋动骨,身体却能够像慢跑后似的出汗,这对冯既才来说简直是意外之喜。

“嘿,真有点效果!”

“强身健体可不是一日之功,得坚持运动,身体可是革命的本钱!”

冯既才自觉身心都开阔了不少,边用手帕擦汗边问:“兆中,我还想和你讨论讨论,昨天你说的有关批判文学的话题。”

方兆中有点惊讶,批判文学是目前文坛的主流,自己又只是个半只脚踏进文坛的新人。

他没想到冯既才竟然会把自己的见解放在心上,由此顿生好感。

“我认为,虽然批判文学现在大行其道,但最多火热一到两年,80年,最迟82年,文坛就会变风向。”

冯既才瞳孔一震:“你怎么能这么确定?”

“我瞎猜的。”方兆中笑道:“虽然是瞎猜的,但也是发自真心同你说的,道理也很简单:如果文学一直被僵化的‘现实主义’死死捆住,那么就需要解放形式,解放思想。

批判文学写得多了,就会成为现实主义的枷锁,而创作者则会成为装在套子里的人。”

冯既才顿住了脚步,看向方兆中的目光充满了欣赏与赞叹。

《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文章他看过,是契科夫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

相同类型的外国文学小说,他还看过巴尔扎克的作品。

冯既才仿佛又回到了好几年前,珍藏的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被撕碎后烧毁。

女友顾同昭来找他,隔着窗子悄悄说了一声令他刻骨铭心的低语:

“葛朗台死了。”

葛朗台好像没有死,冯既才至少又看见了一线曙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