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北影厂(1 / 2)

没过两天,来的还是王好为。

方兆中这回没拒绝,一口答应了她提出的北影厂参观之邀。

北三环中路77号,其实是老厂址了。

1948年燕京解放的时候,不,那时候还叫北平。北平解放,北平的军事管制委员会接收了原属果党的第三电影制片厂,在政府关切下,抽调了延安革命根据地的一批文艺工作者建厂。

49年,建国前六个月,北平电影制片厂成立了,知名文艺工作者有夏衍、张平、谢铁骊等同志。

五十年代之后,长故事片成了北影厂摄制影片的主流。

当时为了适应拍摄需要,北影厂方面与苏联的专家合作,选定在安定门外小关建新厂,也就是第二厂址。

59年,第二厂址正式竣工,全厂建筑面积为5.5万平方米,厂内布景繁复多样,有人工湖、小山、南方的村镇、北方的四合院,以及三个摄影棚,一个录音剪接车间,一个布景修配车间和技术综合楼。

当时的北影厂年产率可达每年24部影片,一跃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电影制片厂。

后来上影厂历经多番改组,也始终难以超越北影。

六十年代的《小兵张嘎》之后,北影厂进入十年静默期,直到70年代,在飞飞的同意下,北影厂在原旧址重新建厂,也就是现在的北三环77号厂址。

方兆中与王好为导演坐公交车抵达北影厂,屹立于大门上方的工农兵三人徽标瞬间映入眼帘。

“这里既是老厂址,又是新厂址,北影人在这里都有很深的感情,七十年代的时候得到重建的批准,大家都在欢呼雀跃,尤其是两位老厂长。”

王好为一边为方兆中介绍北影厂的历史渊源,一边领着人往内参观。

很快,北影厂大楼出现在眼前,一队女学生蹬蹬蹬地从楼上走下来,其中几人眉开眼笑,大多数面色郁闷。

领头一姑娘面色最不好,她头发偏黄,皮肤煞白,还长了一个大鼻子。

后边有一女孩儿喊她:

“金丝猴!你等等我!”

领头那姑娘更不高兴了,一跺脚,转过身去:“干嘛呀!都说了在外头别叫我外号儿,招不招人烦你!”

方兆中探究的目光正好与她撞了个正着。

嚯!这不是我丹丹姐嘛!

宋丹丹今年才19岁,别说拍电影了,连文艺事业都没开展的痕迹。

她81年才考进人民艺术剧院的表演训练班,当年丹丹本想高考,可惜恰逢少女时期的她正值初恋,全副身心都陷在爱情里,导致学习疏漏,大学之路非常渺茫。

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王好为在旁边介绍道:“这是于洋同志在拍那部《戴手铐的旅客》,要选几个小姑娘做配角。”

《戴手铐的旅客》这部电影方兆中还真知道,改开后国内第一部悬疑谋杀题材的影片,讲的是某科研单位发生凶杀案,关于导弹燃料的资料被凶手盗窃,由此展开的追捕故事。

《旅客》之后,第二部悬疑类的片子是81年上映的《神秘的大佛》。

这部片子方兆中没咋看过,耳熟能详的是刘晓庆在里面饰演一个能文能武的女主角。

宋丹丹这时候对拍电影的热情特别高涨,一见方兆中和王好为,便以为是北影厂里的哪位领导,也不顾是否唐突,三步并作两步小跑到两人面前。

“两位领导,我看见报纸上说北影厂经常要找演员,我也想拍电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