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她的眼眸(1 / 2)

“优先完成写稿任务,肯定是第一位的。”

“其实写电影剧本也好,写小说也罢,我从来不反对作家们在其他领域延展特长,但是……兆中啊,我从个人角度出发,目前高考还得是第一位的。”

方兆中心头涌过一股暖流,无论是冯既才也好,刚认识的路遥同志也好,或者汪洋厂长、王好为导演,都没正儿八经地和他提过高考这一茬。

当然,这和大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考上的人屈指可数,考不上的过江之鲫。

但在方兆中这个角度,能听到秦兆阳关怀他的个人发展方向,无疑是令人感慨的。

“考试准备的怎么样?”秦兆阳问道。

“有信心。”方兆中答。

“很少有面对高考的同志能够这么有自信。”秦兆阳一阵感叹,又道:

“这两天我和韦君宜总编辑聊到你要高考的事情,作为人文社的同志,如果真能考上,社里会考虑以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名义,向上面打个申请报告,为你申请补贴。”

兆阳老师这是在考前激励他呢。

“就冲您这句话,我一定厉兵秣马,病猪夜习,勇闯佳绩!”

六月中旬,方光洁结婚,方兆中回了一趟昌北县。

摆酒地点定在春风胡同的国营饭馆,张桂花作为结婚女方的家长,照老习俗不动灶火,悦宾饭馆也就停业一天。

方兆中是结婚前一天到的昌北县。

接亲当日,天色方蒙蒙亮,新娘子已经坐起来梳妆打扮好一会儿了。

方兆中拿着结婚相片相看,78年后各地开始流行穿洋装拍结婚照了,女方穿婚纱,男方穿西装。

79年,这种西式结婚照还不是特火,大多是上海地区的年轻同志喜欢。

真要流行起来得到八十年代,方光洁当了一回时尚潮头的领路人,也穿婚纱拍了一张结婚照。

“妈,咱家收了彩礼没?”

张桂花喜气洋洋地站在屋子门口,同左邻右舍恭贺道喜的打招呼。

“收了。”

“收了多少?”

“一架缝纫机!”

方兆中瞪大了眼睛,不是说这年头都得三转一响么?怎么到自个儿家只剩一转了?

他还记得当初第一次和乔雨青相亲,自个儿还因为对方见面就问彩礼这茬,对她第一印象不是太好来着……

“你姐说,你姐夫家本就困难,她和你姐夫在一起,也不是为着彩礼结婚,她是看中了你姐夫这人,也相信他日后必有一番大作为,何必在小事上斤斤计较呢?

按你姐姐的意思,本来是彩礼不要为好,但你姐夫觉得委屈了她,从商场置办了台缝纫机;

他还说,你姐不就喜欢看电视电影儿么?等今年年底攒了钱,给你姐置办台彩色电视机呢!我看这小伙子人真不错……”

方兆中听了,只觉还是这年头的同志淳朴。

结婚不就这样么?男女看对眼了搭伙过日子,哪有那么多弯弯绕绕的,与其指着彩礼养尊处优过日子,不如勤劳致富。

方兆中站在门槛上,往屋里看去,两个服装厂的女同志在给方光洁绑头发。

“姐,你们结婚后住哪儿啊?”

“我们结婚是报了组织审批的,内燃厂里知道了,给我和你姐夫拨了一套安置住房当婚房,就在县图书馆边上。”

这地段他知道,县图书馆旁边的住房是这两年才建的新房,说是77年开放了,县里要引进人才,专为储备人才建的一批质量很不错的居住房,按理说和内燃厂没什么关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