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抚松县出货31(1 / 2)

到了村里,已经是半夜了。

五人分开。三叔回了家,韩建业领着师傅大哥二哥回了家。

挤吧挤吧睡在了西屋。

第二天老三老四就上学去了。

家里人也没催这爷四个。

知道昨晚回来的晚,身体疲惫不堪。让多休息会。

韩建业日上三竿。才睁开了迷茫的双眼。

洗洗涮涮,吃了早饭。

整个人才恢复正常状态。

师傅父子三人早起来了。也吃过了饭。

之所以没回去,是因为昨晚回来时候韩建业打招呼了。

今天要把大部分棒槌出手掉。

六品叶阴干保存起来。

以后有需要能拿出来使用。

其他的棒槌。打算去抚松县的国营药店出手。

价格会比在镇上卖高一些。

昨晚缴获的棒槌,也还没查看具体都是什么品相的。(品相就是看人参的五型六体)

注:五形是指“须、芦、皮、纹、体”,六体是指“灵、笨、老、嫩、横、顺”。

韩建业喊来了三叔。师徒四人加上三叔,围坐在西屋炕上。

挨个打开了昨晚缴获的战利品参包。

见到了收获,五人是喜笑颜开。那笑容,挡都挡不住。

之间依次打开的十四个参包里,两株三花,两株巴掌,三株登台子,两株二甲子。其中一株还是转胎参。看这五型六体,实打实的六品叶。手一掂量,少说也有六两参。

四品叶两株,五品叶两株,六品叶一株。

这可赚大发了。

众人是恨不得眼珠子都掉下来了,紧盯着的六品叶和转胎二甲子。

就连见多识广的师傅陈炮都说。“还真是走了狗屎运了!这家伙,可值不少钱!”

看完了棒槌,韩建业招呼几人抓紧再包起来。只留下一株六品叶。

又把昨天抬的棒槌拿出来。

另一株六品叶和转胎参二甲子都拿了出来。

“这一支六品叶和转胎二甲子。我留了。等下去借个戥子,分别称一下重量。”

“师傅大哥二哥,你们也留一支六品叶。”

“三叔,你就留一支五品叶吧。”

“称完重量,咱们出发去抚松县,到时候确定了价格,回来我再给钱。”

“要不就这么分了得了。其他的卖钱分吧!”三叔略显犹豫的说。

之所以犹豫,也是怕韩建业师傅父子三人不愿意。他自己倒是觉得这是跟着韩建业才捡到的便宜。少分点钱都能接受。他不贪。

“留下的棒槌,就算提前分了吧!老庵子你发现的。本来就应该多分点。就这么定了!”师傅陈炮一锤定音。没给韩建业反驳的机会。

大哥二哥也连连点头。

“你就别多想了!都是你应得的。”二哥也开了口。

“那行吧!我就厚着脸皮收下了。”

“那两把猎枪,我也留下一把五六半。”

“你那16号挂管早该换了!留下吧!没说的!”师傅陈炮又是不容拒绝的口吻。

韩建业也是哭笑不得。这老爷子,说话可有劲了。明明是为你好,说的却冷冰冰的。

“另一把五六半,你们要不要?不要给我三叔吧。他跟我进山几次,还没有枪呢。”

“我们哥俩都有枪,你二哥还是队长,不缺这个。你师傅那犟脾气,更不可能要。给三叔吧。”大哥把话接了过去。

“这…这不好吧。陈老哥你们也没分着啊!”三叔韩国亮整的有点不好意思。

但咋说呢?男人哪有不喜欢枪的!能白得一把枪。韩国亮心里乐翻了天。

分配好了。五人就整装待发。

现在这个点儿去抚松县,只能去镇上坐汽车了。

要是一早,可以搭林场的小火车。当然得李主任刷个脸才行。不然不能坐到县城去。小火车只开到林场员工上班能到的地方。

不是有调度指挥,可不会去县城。

五人骑了三辆自行车,这还是跟陈队长借了一辆。麻袋里装上了枪,就奔镇上去了。

带枪是必须的。

安全第一。毕竟手里有这么多令人眼红的好东西。不防一手,心里不安。

这两年开始,城里到处都是盲流子,知青返城,可祸害了不少人。三天两头的打架斗殴,偷盗抢劫也没少发生。

五人到了镇上,把自行车放在了饭店门口。叮嘱店里的伙计看着。

跟大姐又聊了一会儿家里的情况。

拒绝了刘大爷留他们吃饭。就奔去抚松县的汽车去了。

这次出来,韩建业没带多少钱。买了票,剩回程票钱,多出几块钱。也分别塞进了三个兜里。

为了预防被人看见,见钱眼开。惹出事端。

到了县城已经下午一点多了。

五人直奔目的地!县城最大的国营中药店,百年老字号,同仁堂!

进了药店,就喊了伙计。

偷摸展示了一个参包。

使了个眼色。

伙计也是秒懂。

转身就进了后堂。

没过多久,一个老中医模样的老头儿,迎了出来。

“几位贵客,咱们里面详谈。”说着就手向前推,一个请的姿势就摆了出来。

五人眼神交流一下。

紧紧了腋下的麻袋,就跟着老师傅去了后堂。

老师傅回首关门。

给五人斟了杯热茶。

“尝尝!味道还行。”

五人也是口喝,牛饮一般,喝了半饱。

“嗝!不好意思。我是个粗人。没见识。就觉得挺解渴的!”韩建业打了个嗝,又抿了抿嘴。

“小兄弟说的对。解渴就行。没浪费我的茶不是!”

“有什么好货,拿出来给老头子我见识见识?”

“行啊。本来就是要卖的,哪有不给看的道理?”韩建业打开贴身的布兜。十六个参包一一摆在茶几上。

足足摆了三排。

老中医脸上瞬间就闪现了一抹惊讶,虽然很快就被压了下去。但还是被韩建业发现了。

“你们这能耐不小啊。没听说哪个参帮一次出这么多货呢。”

“我先看看品相,称一称分量。你们先坐。稍等我一下。”

说着便带上老花镜和白手套,一一打开参包。一个一个的验了起来。

“嗯!整体都不错啊。不管是三花、巴掌,还是登台子、二甲子、四品叶。这抬参手段高明啊。根须保存的好完整。”老中医啧啧称奇。

常年跟野山参打交道,芦形这么好的参可不多见。

又再一次检查了一遍所有野山参。

这才挨个称重。

一边用戥子称量,一边展示给五人看。示意没有蒙骗五人。又拿出纸笔,记录重量。

就这么一个个称完。

这才动手把参放到原位。

“我知道你们拿出来了肯定诚心卖。这样我给你个实价,合适就出给我吧。咋样?”

“那你先出个价格,合适么,就考虑出给你,不合适么?也不是只有这一个地方能卖。”

韩建业可不是没见识的乡野小民。不是老中医忽悠两句,就能被骗到的。

况且还有经验丰富的师傅陈炮在。这可不是一个好说话的主。若是老中医想要坑人,怕不是要被师傅怼一顿。

陈怼怼上线!怕不能善了!

“三花、登台子总共给你225块。走出这个门,要是能有地多出5块钱收,我钱不要东西给你退回去。”老中医直接了当。

韩建业倒是知道,这年头儿也就是这点钱。毕竟没那么稀缺呢。后世没有个万把块,可买不起一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