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这项目真赚钱(1 / 2)

段总带着孙瑞芬和林清,从一层开始参观GT公司:“这是我们的仪器间”、“这是我们的试剂间”、“这是我们的测试部”、“这是我们的质检部”、“这是我们的商务部”,一路下来,段总滔滔不绝,言语中透露着创业者的自信与自豪。

到了最后一个房间,段总特意在一台仪器前面停了下来:“两位请看,这是我们最新研发的全自动FK常规检测仪。样机已经基本跑通了,目前正在进行产品工程化,也已经准备报证了。”

“这台设备是几类证?”孙瑞芬问道。

“二类。”

“二类还好,京都市就可以批了。试剂呢,免临床吗?”

“这台设备兼容我们现有的试剂,不需要重新注册,所以比较简单。不过京都这边报证的设备也比较多,时间也挺长。”

“你们有试剂了?”

“是的,已经上市销售两年了。三类非冷链。”段总回答道。“不过市场开发情况不如预期,走,我们会议室谈。”

三人来到会议室,早有工作人员准备好了PPT演示,也给三人准备好了茶水,从这个细节看得出来,段总对公司的管理还是比较有心的。

落座后,段总很自然地开始介绍GT公司的历史和产品,跟之前孙瑞芬和林清了解的情况大致上差不多,只是一些细节更加明确了。

实际上,GT公司在段总回国之前,只有比较单一的板式FG产品线,检测项目主要集中在不孕不育和优生优育上,每年的销售额还没有达到一个小目标。公司本身是盈利的,但是随着板式发光逐渐被管式发光代替,另外还有IVD产品利润的逐年下滑,GT公司不得不提前布局一些新产品。

段总在美丽国求学时,在FK感染方面,做了很深的研究,也获得了很好的成果。于是回国后,就在父母的支持下,用自家的工厂进行成果转化,研发出了FK三项常规联合检测试剂盒并成功报证。

FK常规检测在IVD领域一直是一个比较小的市场,占IVD市场份额不到5%。

由于这个领域不太受关注,检测手段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显微镜下看片的阶段。国内部分学者和厂家,在医学检验自动化趋势的驱动下,开发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检测平台FK微生态检测系统。但这个系统由于特异性和灵敏度的问题,国际上基本不承认,就是在小圈子里面自说自话。

段总在研究上另辟蹊径,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研发出了GT公司的三项常规检测试剂盒,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并且操作上极为简便,对于FK常规检测来说,无异于是革命性的。

孙瑞芬对于产品是赞许有加的,林清看得出来,孙瑞芬的赞许是发自内心的,不是表面的奉承。但是林清并不懂得这些所谓的原理是什么,还是从经验上判断,这又是一款好产品。于是也认真地听了起来,像个小学生一样。

段总拿出样品,递给二人,林清不懂得,只是礼貌性的看着手中的产品,又看看孙瑞芬。

孙瑞芬从事多年的IVD产品研发,对于试剂盒是比较敏感的,“胶体金平台,这是定性检测啊。”

“是的,FK系统是半开放系统,定量检测也不现实,定性就够了。这个试剂盒灵敏度很高,弱阳性也有意义。”

“胶体金平台的弱阳性意义不大,段总您没考虑结合形态学检查吗?IR公司、TA公司还有SS公司的产品,虽然还处在酶法检测的阶段,但是结合一些形态学的检查,无论是准确性还是考虑收费问题,都还是实用点儿的。”

“孙总真是专家!刚才看的全自动设备,里面就有形态学,最多能出五张图片。这是报告单的模板,里面的图片是实际检查的图片。”边说边递给孙瑞芬一张报告单示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