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提携贾府子弟!102(2 / 2)

贾代修、贾代儒、贾敦、贾效等人闻言,纷纷附和了起来。

他们之前曾向贾赦、贾政打探消息,但贾赦和贾政虽承诺帮忙,却未有下文。

所以这才是来找了贾琮。

就在众人心中十分忐忑之时。

贾琮却慢悠悠的端起茶杯轻轻啜饮了一口。

随后看着堂下众人似乎又有些按耐不住。

才是缓缓开口道:“此事倒是应该的,我本也想提携一下族中子弟,就是不知道族中子弟吃得苦吃不得?”

说着,贾琮似笑非笑的扫了众人一眼。

却不曾想堂下众人听到贾琮这么说,顿时一个个欣喜若狂,在他们看来,这就是贾琮答应了。

即使他们这些长辈因年事已高无法参与,为家族子弟谋取机会也是可以的。

贾代修首先表态:“侯爷有此意,我们这些老朽自当支持。想当年,先祖荣宁二公身边,也有我贾家子弟誓死效忠,守护左右。他们因先祖如同侯爷般英明果断,引领他们在战场上屡建战功!”

贾代儒在一旁附和:“的确如此,侯爷提携族人,理所应当,我们理应鼎力相助!”

贾敦、贾效、贾琳、贾芸等人也相继表示赞同。

尽管贾琮料到他们不会拒绝,但如此顺利的响应,还是出乎他的预料。

贾琮今日以这样的理由召集族人,一来是向贾珍展示威慑,二来,古语有云,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因此,贾琮提携族人,在外人看来,也是理所应当的行为。

在贾氏旁系子弟之中,的确不乏可圈可点之才,如贾琮特意引荐的贾芸,他纯真孝顺,深解大义,甚至在最后时刻,还计划拯救深陷囹圄的贾宝玉,被贾琮视为不可多得的人才。

再者,贾琮意识到贾府与族人间的关系渐行渐远。尽管荣宁二府仍显富贵,背后的贾氏旁支子弟却境况各异。除了一些与贾府关系紧密的子弟尚能维持体面生活,其余多数族人已开始自谋生路。

要知道,能与先祖荣宁二公一同定居京都的族人,大多曾是他们身边的忠诚追随者。然而,贾府对待这些人的态度,无疑让人感到心寒。贾琮的使命,便是重新凝聚他们,这也是他扭转贾府颓势的第一步。

“既然各位族老支持我,我就心安了。不过,我还要强调,贾家子弟欲求功名,就得有吃苦的准备。战场无情,刀枪不语,平日的辛苦与泪水,总好过战场上血流满面,大家认同吗?”贾琮预见到族人可能的骄纵,提前提出警示。

此话一出,贾代修、贾代儒、贾敦、贾效、贾芸相视无言。过了片刻,贾代修展现勇气,大声宣告:“侯爷放心,我贾家男儿,热血从未冷却。想当年,先祖荣宁二公身边的子弟,个个英勇无畏,创立基业,如今他们中的四分之一仍坚守信念,昔日能与先祖共闯天下,今日必将与侯爷并肩作战!”

贾代儒,虽为文人,但与贾代修一样,曾亲历荣宁二公两代国公的荣光,他坚定地附和:“没错!侯爷请放心,若有偷懒之人,我们这老骨头,必与他们抗争到底!”

贾琮欣喜若狂,猛拍桌案,端起茶杯,对贾代修和贾代儒敬酒:“二位叔公深明大义,我以茶代酒,敬你们!”贾代修和贾代儒连忙回礼。

贾敦、贾效、贾珲、贾芸等人也深受鼓舞。贾敦和贾效虽年事已高,但家中尚有子弟,跟随武宁伯追求前程是他们的希望。贾珲,年方二十有一,已婚并育有一子,他渴望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未来。而贾芸,家境贫寒,仅剩祖屋,跟随贾琮在他看来是难得的福分,只是他担忧病弱的母亲,使他犹豫不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