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经济下行(上)(1 / 1)

“他是个小商人。”父亲汪艺经营着一家小工厂,手下有20多个工人,主要生产泡沫装饰品供给海外的客户。最近因欧美国家纷纷加息,导致需求承压,订单都少了很多。每次汪金和他打电话,他总是唉声叹气:“生意不好做啊。”

汪艺从事这行快20年了,但汪金感觉生活好起来,也就是这几年的事,自从母亲罗萍参与工厂的事务后,家境才慢慢好转起来,但说不上大富大贵,顶多小康。而且开工厂,不进则退,父母两人都五十了,还得起早摸黑干活。这也导致汪金一家都挺有危机感。

汪金希望能让自家的生活过得悠闲点,但他读了一些关于商业的书后,觉得自家所从事的不是一个好赛道:活多赚的少。他仍然在寻找一个好赛道,毕竟大多数时候是时势造英雄,正可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商人,那你家应该很有钱。”苏海媚加上一个双眼放光的羡慕表情。

汪金不知道怎么回答好。这个世界符合二八定律,行业的光鲜亮丽只不过是冰山一角,水面以下,是无数仍在奋斗向上的人们。他想了想,决定转移话题。

“你母亲需要工作吗?”汪金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在阿拉伯地区,大部分妇女需要照顾庞大数量的孩子,一般家庭都会有6-8个孩子;而且,因为这些地区缺少工作岗位,妇女一般即使有意愿工作改善家庭情况,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她是个家庭妇女,因为我们家有6个孩子。我是最大的那个,所以我有时候需要担负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苏海媚的话让汪金想到了姐姐汪婷,自幼姐姐便被母亲要求,要让着弟弟,所以好东西一般都是汪金在享用。想到这里,他觉得有些内疚,时间无法倒流,他只希望在未来能在资源上对姐姐做些补偿。

“对了,你是不是毕业了,找到工作了吗?”有些沙特女生在婚前会去上班,婚后为了照顾家庭,就辞职回家当全职主妇。当然,也有个别,婚后也没有辞职,比如汪金认识的第一个沙特女生,她的妈妈便是一位教师。

“他们太欺负人了,只给4500里亚尔,打发乞丐呢!“苏海媚用掩面大哭的表情完全诠释自己的失落。

汪金想了想,按照平价购买力,这也就差不多4500元,对一个大学生来说确实有点廉价。十年寒窗苦读,只得迷惘踌躇,任谁都难以平愤。

正准备打字询问苏海媚的专业时,突然有只手拍在背上,汪金扭头,是舍友林凡。

“看得那么入迷,和哪个外国妹子聊天呢?我来时就看到你在吃了,我都吃完了,你还没吃完。”同是一个宿舍的人,所以林凡很了解汪金的情况。

“等等我。”汪金快速扒完碗里的饭,发送信息给苏海媚,背上书包,收拾餐盒,追上林凡的步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