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章 老爷子动心了26(1 / 2)

朱始建是企业家,思维当然是很现实的。要不要合作?合作最坏的结果是什么?这两个问题还可以放一放。

金铭的整个计划还有哪些问题会阻碍计划的完成?这是他首先要思考清楚的。

钱不是问题,厂里也能在银行贷到款;从计划委员会也能拿到外汇兑换计划。

金铭若是能包销,销售不是问题。

在全国各个城市建立销售点,以及大力做广告,只要有钱也没有问题。

最后的问题就集中在金铭的外宣能否成功?央视会不会给红鼎厂做广告?

央视的广告部是一九八七年成立的;当时,央视还没有接受广告;春节联欢晚会是从一九八三年开始的,在一九八四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第一次破冰;在晚十一点五十分倒计时时,用了一个企业的钟表品牌。据说还是行政命令的,不是这个企业自愿的。企业也没有支付多少钱,仅仅是象征意义地支付了一点赞助费。

尽管金铭说的言之灼灼,朱始建还是有些担心。

他问道:“小金,你肯定央视会给我们厂做广告?”

金铭早有预料,他知道,只要打消了老爷子这个顾虑,事情就成了。

他说:“朱叔叔,电视台做广告是改革的必然!香港的电视台就是靠做广告活着。央视虽然是国家拨款,但传媒发展的规律是市场化;当然,央视不可能完全市场化;但央视的市场化改革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金铭看到朱始建似乎还不是很放心,他补充说:“我若是跟红鼎厂签订了合同,我就会赶到BJ,去央视跟他们谈,首先是赞助‘五·一九’世界杯足球赛转播;因为央视转播这场足球赛,也是要付钱给国际足联代理商的。所以,这件事一定能成功!只要这一次打响了红鼎厂的名头,春节联欢晚会的广告,我们就先声夺人了。”

朱始建赞成金铭的判断和循序渐进的策略。

接下来,他就开始思考具体的操作了。他问道:“厂里跟你怎么合作?”

金铭知道大功告成了!具体的合作方式,对于一个来自于后世的他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他这次必须要一次性说个大概,让老爷子整体思考。

他说:“我派代表来承包销售科!销售科的人员工资,由我来发,我来安排他们的具体工作;厂里出产的香烟,我每次提货时支付百分之三十的款项;剩余百分之七十的尾款,我在一个月内支付完毕;合同签订之后,我先支付一百万的定金;厂里申办贷款和申请外汇额度还需要时间,只要厂里这两件事办好了,我就将剩余的两百万打到厂里的账户上;若是厂里三个月内仍然没有搞好,我在三个月之期也将两百万打过来。合同的具体执行日期,可以定为六月二十日;若是到了五月十九日晚,我不能在央视做广告,厂里可以认定我违约,没收我的一百万定金。充分保障厂里的利益,不会给您带来负面影响。”

金铭基本上将自己拟定的合同的大概内容说了出来。

这个年代处于开放的初期,不管谁做出这样的决策,都会有风险的;只有将决策人的风险降到最低,才会有人敢于试水。

所以,金铭的条款对红鼎厂是很有利的。

从一九七八年开始,“承包”就成了改革的代名词,金铭选择用承包的方式包销,这样,推行的阻力也小一些。

朱始建对这份“合同”大致条款还没有太多的思考,毕竟,这件事对他来说,是一件新生事物。他原来一直在人事科当科长,对人事问题很敏感。

他说:“厂里的销售科科长是副科局级;你安排谁调过来呢?”

红鼎集团后来是副厅局级;那是一九九五年之后的事了。朱老爷子进去喝茶之后,上级从昆明调来常务副市长担任董事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