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错误(1 / 1)

昔日李氏商隐,不知是故意还是粗心……权当粗心吧,以为春蚕结完茧就终了一生了,于是写下“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留芳佳句,感动了多少世人。我相信,除了我少年时代,执教严谨的语文老师会拿出来,当做文词优美但言物谬误的典范,举例批评,当年的养蚕人也会对这句诗嗤之以鼻。他们一定很清楚:蚕,作茧时是条洁白的蚕虫,出茧后化作素粉的蚕蛾——丝吐尽了,蚕还活着。养蚕人会挑出一些蚕茧留着出蚕蛾,等着蚕蛾产子,来年孵化。他们是不可能不知道李大官人写错了的。只是他们没那个才华横溢的人会说话。所以即便有话,也没留传下来,而这首凄美的诗,流传至今。

做学生的时候,很着迷于李氏的文采,很来劲地为他洗:“如果这春蚕是人家养了准备卖出来,当缫丝用的,那也差不多了吧!自然寿命当然不止那些,但是它们丝一吐完,就被人拿出去缫丝了,丝一缫,蚕亦休矣,也没大错呀?——丝尽蚕亡,鸟尽弓藏。人啊,怎一个相煎太急的心肠!”同学无言以对,但是不服,搬来了老师。老师特别认真:“你要看整首诗,不要在这里断章取义地曲解。这首诗表达的不是他刚有了一点成就,就遭遇了“相煎何太急”的厄运,而是在诉说感情的失意,表达他相思之情誓死方休。这,诗就在这儿,逃不掉的。你好好认真读。”

“老师教训得是,他常识认知错误是翻不了案的。”

但老师走后,我还有私下的窃语:“这,也不好怨他。他诗文优秀,只不过是生物分数低吧。生物,副科,谁会当回事啊!”

一句真性情的话,引来了一群真性情的人。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起来:“就是!李商隐他阴沟里翻船,是我们的前辈!”“他倒大霉了吧。我们在卷子上写一个“蚕是软体动物”,被老师打个叉叉,顶多被拎出来在班上批一下,让班上的同学笑一下。除了同班同学,谁知道!他有名,连着这个错误也有名——凡被老师教过的都知道了。”“就是,都多少年过去了,还要被拎出来,当黑典型批。”“不就是对养蚕一窍不通吗!他反正又不干那个活,不用通!”“你们都不要说!人家也是认真的!人家比你们强!他肯定去蚕房混过了,看到蚕结茧了。”

说到这儿,大家突然来了神,聚得更紧了:“……没错!结合下一句“蜡炬成灰泪始干”……”“他一定是秉烛夜游,去私会什么人了!”“啊!竟然还是在夜里!”“时间那么长!蜡烛烧完了还不回家!”……

呜哇!男人的行踪是很难逃脱女神的“法眼”的。即使隔着千年的时空,也照样紧盯不放松。李商隐啊李商隐,你纵然巧舌如簧,善做文章,面对这些天生“神探”的摩登女郎,你,只怕清楚难讲。

这,只是我为李商隐悲哀。我的朋友们还在兴味盎然:“不需要他说清。”“让他说,他肯定说他是清白的。”“他清白肯定还是清白的——这个你不能冤枉好人。他都在人家养蚕姑娘面前犯下这么严重的常识错误了,这段感情还有指望么?肯定被人看不起,轰走了。”“搞不好就此失恋。”“肯定失恋。——没听见他哭得那么惨吗!“蜡炬成灰”了,他才“泪始干”的。”“诗就在这儿,逃不掉的。你们不要不认真,不好好读。”“我来看看……真惨啊!真失恋啦!”“肯定。不是被蚕姑娘鄙视,就是被蚕姑娘的爸妈鄙视。”“活该!谁叫他白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白痴!谁不白痴!不过我还好,我只是丢分,没丢终身。他惨了,丢了梦中情人的爱慕了。”“也不好怪人家轰走他吧。订正作业不认真,太犟!到现在还没订正对了,怨不得人家对他失望,不肯跟他谈婚姻大事。要为人家女孩子想想呢!”“没错!一个等不起春蚕成蛹化蝶的人,看见人家躺在那儿动不了,就说人家已经死了的家伙,肯定也会等不起十月怀胎、坐月子!”“以后肯定出轨,轰走!”……

我只能长叹:人啊,一出名,什么针尖大小的事都会被拎出来加油添醋。李兄,你错,就错在:你把一个生物学的错误答案,用极其美丽凄婉的笔调,如玉蚕吐丝一般地吐了出来,千古传诵,难以不家喻户晓。直至今朝,我们还在津津乐道:不管是诗后暗藏的那段遇冷的恋情,还是诗面明摆着的这个难洗的错迹,都是真正名垂千古的美丽错误啊!

往事意难平,乃做诗解嘲:

李郎不解蚕娘恨

错把茧宫作娇坟

可怜贵人丝绸绡

尽是素娥难平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