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别扭85(1 / 2)

一场冬去,未见春,至夏生灾。

鹿国与南楚休战了。

鹿国多年征伐,不过一个冬季便夺下了曾经数年不能夺下的南楚关州,更是乘胜追击一连拿下四个州地,几乎让南楚失了一半江山,甚至将皇帝逼去了南楚的东境。

未了一个春天过去,鹿国自己却先生了麻烦。

鹿国皇子谋反逼宫,老皇帝被困,胡勒将军鞭长莫及,赶去皇城时老皇帝已经死了,而新帝逼死兄弟,原太子四处躲避,还是被胡勒将军救回。

一场逼宫称帝,称帝后不过几十天再被清君侧、斩逆君的名义扶太子登基,胡勒将军一时间成了鹿国的主心骨,不得离开京城,鹿国便只能与南楚休战。

那些从西南方向逃至繁州和贺州的百姓在战争时期不得入城,大堆大堆地聚集在一起,城内城外完全成了两种天地。

城外难民有的人熬过了冬季活了下来,可绝大部分的人还是死在了春天里,不因寒冷,更因饥饿,有时身边人昨夜还与人交谈,再一睁眼便成了冰冷的尸体。

乱世下易子而食也不是没有的事,便是开春后战争并未宣布结束的那会儿,这种现象更多。因为城外无粮,即便化雪天气也开始暖和了,可土地寸草不生,吃食也成了问题。

活着的人不敢说自己没吃过人肉,只能说没吃过自己的亲人,但因死去的人越来越多,人肉反而成了最廉价也最多的食物,渐渐那些吃不完的人也被难民划分优质与劣质的区分。

儿童最佳,其次为妇女,最后才是枯瘦干柴的老人。

有的人吃不上孩子,便吃女人,女人的身体也有软肉与硬肉的区别,而往往堆在一起的尸体里,极多的残缺不全。

春末初夏时,胡勒将军离开了战场,隐隐有停战的消息传来,可南楚依旧不敢轻敌,城门紧闭,非要等到休战书的到来。

夏至那日,远在献州的皇帝终于收到了鹿国的休战书,他不禁回想被鹿国攻打和逼迫的这半年,如今再忆起也依旧胆战心惊。边关而来的难民太多,堆在城门外生的死的无数,如若休战,城门不开城内的百姓无法出去,城外大片的田野便要成为荒地。

皇帝大笔一挥下旨,从繁州与贺州开始,陆续大开城门,叫当地官员组织难民修整,时机成熟后便将他们就地安顿,于城外盖房立个简易的村落。

这本是好事一件,那些难熬的日子眼看着就要过去了,繁州与贺州的官员才渐渐察觉到事情的不对之处。

先不论城外土地寸草不生,是否还能种植粮食,便说那些大片堆在一起的尸山传来阵阵恶臭,这便是最不好解决的一件难事。

有的官员现场去看尸体时,还能瞧见一些尚未来得及安排入城的难民缩在尸体的角落里,腿边一堆火把,而那几人的手上正捧着分解的肉块,酸涩与腐烂味相撞,想也知道他们吃的是什么。

天气逐渐热了起来,尸体却不论怎么也处理不完,便是一把火将这些尸体烧了,也至少得烧个十几天,十几天还未必能烧完。

臭气顺着夏风吹入了城中,两州州地学着彼此在城外纵火,可那臭味烧不干净,城中也渐渐有人虚弱了起来。

起初是因为官员要做出政绩,让城中大夫义诊,首先便是城外病恹恹的难民前去看病,看病的人越来越多,接连城中原先的百姓也如同感染风寒头疼脑热之症,一片连着一片倒下。

待病情控制不住时,繁州与贺州的官员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可那时就连献州当地也有几个前去支援后再归来的官员染了同样的疾病。待太医院的能人诊治,一石激起千层浪,噩耗传入皇帝耳中。

发瘟疫了。

这瘟疫来得迅猛,直接将南楚内部打乱了套,皇帝一面庆幸鹿国没有趁着这个时候攻打南楚,一面念着献州已经有官员沾染上,指不定哪日上朝也要害死他,便起了再一次迁移国都的心。

有一则有二,夏至时献州便已足够热,这一次皇帝迁移国都没有上次那般准备齐全。上次是知道鹿国人攻打过来,但有兵队扛着,他怕却不算恐惧,这次瘟疫无声无息,传播极快,他是生了恐惧,连忙脚底抹油。

献州还没感受皇城落定,皇帝便带着几个亲信大臣和国师跑了,留一名王爷,也就是他最看不惯的兄弟在献州,命对方一定要稳住疫情,不得使瘟疫蔓延。

瘟疫能如何控制?

若无良药,只能封锁。

献州的人染病不多,凡是头疼脑热者皆被关在一处,生不能见人,死不能埋尸,至于繁州与贺州两地,便由当地官员封锁瘟疫最重的城池,城墙是天然的牢笼,只盼能熬过这一个夏天。

这些事,沈清并不知道。

她没再去繁州与贺州,也没去献州,而是顺着渭城后的一条小道,去了南楚的东南方。

两国休战,东南方未经战争,这里山川极多,层峦叠嶂的,山野中未必有人,但一定有猛兽。有的深山不知立世多少年,人进去半日说不定就能迷死在里头,更别说从这处攻打南楚了。

也许是因为这些山,南楚的东南方反而是如今整个南楚最为僻静安宁的地方。

沈清说要给刘云之的书找个近千年都没有硝烟和战火地方,这里便是最好的庇护之所,至少以沈清来看,别说是前一千年,只要这些山在,再往后一千年此地也不会轻易成为战场。

可山多也有个不好的地方,便是深山里头无人居,沈清与毕沧一人一匹符马,连走了半个月也没见到半个人影,而那些古树巨石堆成的山也才走了一半。

山林间树多水深,即便已经有半年不曾下过雨,到了夏季里这里的树也并不难熬,反而因枝叶繁茂,遮蔽大片阳光,走在山林之下踩着斑驳的光点,反而凉爽别有一番趣味。

沈清的符马跃过小溪后溅起几点泥水,染脏了她的裙摆,她眉头微蹙,尚未念出清净诀,裙上泥点便被毕沧轻轻吹出的一口气拂去。

沈清瞥他,昂起下巴孤高冷傲地哼了一声,摆明了不受他这点恩惠。

毕沧瞧她那生动的小表情,一点儿也不委屈也不生气,反而很想捏着她的下巴拉过来用力亲一口。

自然,他现在还不能这么做,否则真将沈清惹生气了,那这段时间的讨好也就成了无用功。

话要从他们二人还在坞城刘云之的书房里说起。

当时沈清要毕沧帮她搬那几十万本书,说尽了好话,喊了许多声相公,毕沧才好似勉为其难地帮她先把书从地道里弄出来。

书至院中,沈清才发现刘云之的地道大得骇人,除了他自己的书本之外,竟然真有皇宫里的藏书。那些套着精美绢布封套的书本层层叠叠垒得像房屋一样高时,沈清就知道毕沧当初说他把皇宫藏书变来刘云之的地道不是句假话。

她当时便有些不太高兴,一眼朝毕沧斜去问:“你能将皇宫藏书变来,想必带走这些书籍也十分简单,轻轻松松的事,何故要在我面前装作为难?”

毕沧眨了眨眼,解释道:“还是有区别的,你说让我把书变来刘云之藏书的地道,这有指定的地方,变来不算太难。可眼下你让我带上这些书与你一起找能够安置这些书的地方,前路未知,我便要一直带书前行,算不得多轻松的事。”

沈清闻言,勉强接受了他这说法。 毕沧又装可怜,双手一摊长长叹了口气道:“刘云之的书几十万本,皇宫里的藏书也有几十万本,算来上百万本的书,便是一本一两重,也是几十万斤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