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庙会1148(1 / 2)

第二天的庙会不单只是阳荷花一家去的,二大爷阎埠贵在知道阳荷花他们的去意后,叫上自家大儿子约着后院刘家兄弟,张家兄弟跟上阳荷花他们的身影,一起去庙会。</p>

毕竟要想和阳荷花家的肖倩走近一点关系,还是要有由头才行。</p>

不然无缘无故就凑上去,容易被人当成流氓对待。</p>

而且肖倩平时在家里带三孩子侄子侄女,很少出门的,这一次是个好机会。</p>

阎埠贵更是拿出了五块钱给阎解成,让他脑袋瓜子转快点,好去接近人家小姑娘。</p>

中院的何家在知道后,苏琴蜜吵着也要去逛一逛庙会,于是乎,他们家三个也去了。</p>

在家里闲得无聊的贾东旭听到了,叫秦淮茹去,秦淮茹考虑到肚里的孩子,又想到庙会上的人挤人,就没答应。</p>

贾东旭也没劝,穿上厚衣服,带上不少的钱,票很是潇洒地就走了。</p>

逛庙会,是四九城百姓沿袭多年的传统习俗,时间可以追溯到辽代,兴于明代。</p>

庙会古称“庙市”,起初是一种跟宗教活动相伴生的因庙为市的集市形式。</p>

根据统计,四九城地区曾有庙会至少60处,庙会之期,“百货云集,百戏杂陈”。</p>

解放前,四九城庙会以隆福寺,护国寺,白塔寺,土地庙和花市集最为兴盛,被称为“五大庙会”。</p>

而且这五个庙会的特点也有一点不一样。</p>

土地庙这边附近商铺不多,不赶庙会时比较冷清,主要是西南郊区这边的农民来赶的多,主要是售卖农具,估衣,山货为主。</p>

花市集这里没有寺庙,也不卖针剪锁笔,没有游艺,主要是以竹柳山货出名,不赶庙会时也有固定的商铺,东南郊区的农民来得多。</p>

白塔寺和护国寺是适应城区市民的庙会,山货虽然有,但不多,主要是售卖一些日用零星小百货和小家具。</p>

而隆福寺是以古玩,玉器出名,来往的富人多,商贩最多,规模也大,而且家庭日用百货和衣着用品也多。</p>

不过随着解放过后,这定期庙会和节日庙会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p>

定期庙会上的摊贩由官方实行公私合营以后,被纳入国营商业主渠道当中。</p>

以娱乐为主的庙会会通过节日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继续举办,其中春节期间的厂甸庙会会以“文商并举、雅俗相济、商娱相融”的独特魅力享誉四九城。</p>

不过前两年开始,也有不少的庙会停办了。</p>

阳荷花这次带着肖倩几人去的庙会是白塔寺庙会。</p>

从他们这个四合院,要是步行过去的话至少得一个小时,坐公交车的速度要快一点。</p>

今天天上依旧是飘着雪花的,不过并不大,阳荷花背上用背带背着穿戴厚实且带着一顶红色毛线帽子的小宝,怀里抱着秀秀,大步流星地走在最前面,肖倩则是背着一个背篓,里面是和前面姐姐秀秀说话的曼曼,跟在后面。</p>

从公交车上下来,又走了一截路,远远地就能看到白塔寺山门前小广场的热闹场景。</p>

“妈妈——有卖冰糖葫芦的!!!”秀秀从阳荷花的怀里挣脱了出来,站在地上朝着前方喊道。</p>

其实白塔寺山门前的小广场并不是只有卖冰糖葫芦的,还有卖年糕的,卖老豆腐的,山门的东西两侧也还有卖茶汤的。</p>

但作为小孩子的秀秀眼里,远远地就看到了插在稻草捆上的那一串串鲜颜红色的冰糖葫芦。</p>

“啊——姑姑我要下来!”曼曼着急得说道。</p>

阳荷花见了,脸上带着笑,让秀秀别着急,就把在肖倩背篓里的曼曼给抱了下来。</p>

两个小姑娘高兴地牵着手往前跑,这会阳荷花背上的小宝也开始兴奋了起来。</p> 阳荷花赶紧跟着去,肖倩紧随其后。</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