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52(2 / 2)

这还是个闷骚青年,唐梨收好了字条,细细一数,已经有十余张了,上面有些是夏日避暑妙方,有些是驱赶蚊虫的妙法,还有些是他的读书心得体会。

唐梨闲来无事便翻出来看看,武植之字,刚劲有力、端端正正,果真如老话所说见字如见人。

七月出头,山东已进入旱期,戌时已到太阳却还不落去,大地经过中午一番炙烤,仍旧热气未散,唐梨趁着这会儿稍微凉快点天色也还明朗便上街去买点儿胭脂和布料、小首饰,她一般一月出门一两次,身边就跟着一个香儿,两人一般都是买了东西就回去,故而也从未遇见什么荒唐之事。

这日,她和香儿一路走一路说笑,两人俱是窈窕淑媛,引得路人频频侧目。

香儿拿着一柄油纸伞替她遮阳,两人慢慢走上一个拱桥,下方流水潺潺,夏风变的湿润,不由得心情大好。

淡淡的蓝色裙衫和着微风飘起,广袖长发共舞,那一颦一笑霎时间迷得对面花船上的男子晕头转向。

但看此人——仪表堂堂,手中折扇一把,风流尽显。

此人乃西门庆是也,表字四泉。祖上世代做木工活,因此发迹,垄断阳谷县乃至平度州家具生意,开着一家叫做西门子家具的连锁店。因此名称一路从西门大郎到西门大官人。

这时候,那西门大官人见了美人儿可错不开眼了,忙扶着船上围栏细细瞧去,越看越是心花怒放。忙叫道:“王妈妈,快出来,且来替我看看!”

王婆甩着手帕子扭过来,一瞧西门庆那表情顿时悟了,随着他目光所在一瞧,“呀,乖乖,如此貌美女子我从来不曾见过。”

西门庆不免沮丧,王婆却道:“区区小事焉能难倒我王婆?不出七日我便将此小娘子送到您……”点到为止,不再多话。

西门庆嘿嘿一笑,掏出一锭银子递给王婆,小声道:“定金。”

作者有话要说:首先,这一章逻辑死,考据党放过我吧!!!!

其次,施耐庵乃历史第一大黑,黑了武大郎和潘金莲,搞得人家山东武大郎后人和潘氏一家子永不通婚。

最后,明天揭秘原因,内容自编,大体方向随着历史。

武大郎本名武植,山东(今河北)清河县武家那村人。武植虽出身贫寒,但聪颖过人,崇文尚武,中年即考中进士,出任山东阳谷县县令。而潘金莲乃知州家的千金,住在距武家那村1.5公里处的黄金庄。史载,武、潘二人和睦恩爱,育有四子。武大郎的墓碑铭文就是最有力证据:“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爱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似,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铭文中的“孔宋庄”即武家那村。从中不难看出,武大郎虽然出身贫苦、历经坎坷,但绝非沿街卖炊饼的平庸之辈。相反,他是造福一方的父母官;而本是名门淑媛、原本贤良的县令夫人潘金莲却被后世描述成“裁缝家的穷苦女,九岁被卖做家妓”,且以美女荡妇的形象背负千载恶名,遭到唾骂,实在是比窦娥还要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