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在心中(1 / 2)

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

迟洮与黄储睿再次会晤。

先前商谈本可以更深入细致许多,不过迟洮很果断的因私废公。

只是确定了最基本的共识,便走人。

独留洋材们自行寻乐,他没有兴趣虚与委蛇。

实际上不喜欢烟柳之地,迟洮觉得哪哪都有其他男人的遗留,怪怪的。

他们都没有怀疑迟洮的诚意,只当是殿下日理万机。

公务繁忙,昼夜不舍。

本以为勋贵皆是庸碌硕鼠,但经与迟洮接触,他们改观了不少。

这个群体里还是有能人的。

这是自然。

若无能人,如何维持统治?

是他们一直久居花旗,没机会实际接触,只能接受当地宣传话术,影响了他们的判断力。

这两天,黄储睿花了些时间逛了圈思明城,才知道自己先前有多片面。

便检讨说:

“本土的营商环境确实不如花旗,但是也没有我想的那么差。

此外本土治安比花旗要强,民众素质也比花旗高,更有秩序。

花旗的暴民比较多。

唯一问题,就是老龄化实在太严重。”

“已经在想办法促生了,还需几年吧。

不过你在承宁国不用考虑这个问题。

当地有许多利好生育和移民的措施,虽然年龄结构比不了欠发达地区,但是和花旗国还是差不多的。”

本土是这样的,广土巨族,管辖地区和人口都太过庞大,决策不够灵活,往往滞后,失去时效性。

但藩地不一样,有足够的自主权,小国寡民,容易治理。

“您误会了,我们不需要劳动力。

需要的是多年从事架构、制造、驱动方面的高精尖人才,这方面我能解决。

更困难的是上游产业的支持,目前大量部件只能进口,整个英朝没有邦国能生产的。”

“连青丘都不行吗?”

“不行,他们虽然有许多技术领先本土,但是整体还是不如花旗国。”

迟洮有些闷闷,他不理解为什么都天降神主了,还是不能根治“李约瑟难题”。

他认为太祖是找到了法门的,问题至少解决了一半。

太祖当初设计这套郡国并行制度时,便深刻意识到多元性的必要。

所谓“多元性”,即是多样性,可能性。

如黄储睿这般造“奇技淫巧”的游戏显卡,也可能获得利益,成就功业。

世人常常将之与包容性混淆,实则和包容性完全不是一个东西。

包容性,指做什么都可以。

而多元性是,无论做什么,都可能获利。

没有利益驱动,是不能调动人类潜能的,这是基因使然。

最具包容性,包罗万象的天竺,产生了人类文明最深繁的宗教世界,并没有产生技术革命。

而缺乏包容性,最极端的清教地区,却是重要的技术革新策源地之一。

所以唐朝的技术进步速度远不及南北朝,汉朝也无法望春秋战国项背。

包容代表进步,只是进步主义者的谎言。

真正想要技术进步,需要一群足够极端刻苦用命的人,在利出万孔的环境下发挥才行。

更多不同的邦国,给予不同的环境和施策,能让人才尽可能利出万孔,而非被限死一处一孔,骈死于槽枥之间。

太祖极力阻止过度的废藩置县,迟洮清楚,正是出于此目的。

利出万孔,保证多元性。

而缺乏多元性,技术思想的变革将会十分缓慢,最终被域外更具多元性的文明降维打击。

此外。

本土的郡县已经足够作为英朝的核心,维持秩序。

不必要让英朝这么庞大的文明体系被专于一脑,那是慢性自杀。

对于基本盘巨大无比的英朝而言,关键不是废藩置县或者什么改土归流。

那是刚结束封建时代的地区应该考虑的。

英朝已经进入帝国时代两千年,早已完成这项任务。

真正应该做的,是汉化,是人口输出,是拓殖移民,是传教布道。

只要有利汉化移民,郡县换诸侯有什么所谓。

若不是青丘这个英朝最强诸侯,在上次世界大战中鼎力支援,说不定神州人会败于泰西人,再次失去世界主导权。

然而,早在一百五十年前,雒京就已完全控制不了青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