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215(1 / 1)

房产开发部修改过图纸后,会再和工程部及房产营销中心三方结合,拿出最后的商讨决定上交到总部这边,做为最终的方案。但是三方不知道是没谈拢推卸责任,还是以为对方会是那个积极主动汇报工作的一个,互相指望着对方来做这件事情。最后的结果是,三方竟然没一个对总部这边提起过:楼层总数从二十八层,改成了二十七层。

如果这是在和筱白署名之前,发现的问题,那还好说,只不过是一层层罚下去的问题,而且还能抓住机会,树立了她的威望,让人知道她不是只粉红猫而是只母老虎,是有两把爪子的。可事情就是,和筱白哪知道,这么倒霉凑巧的事情,刚好就是发生在了她手里,她没仔细看就麻利地署名了。

如果这个漏洞,是被三个部门中的任何一个,找出来的,那倒也好说。不过是一通踢皮球的互相推诿责任后,先发现者占着先机,发挥优势,把责任全部推给其他两个部门。可不巧,发现的竟然是客户本人。

这才是真的疯狂的地方。

因为最初图纸定的楼层高度是二十八层,销售的表格里显示的同样是二十八层的,而置业顾问一般是不会仔细研究销控的,习惯性地接受清晰标注着房间号及面积的销控,理所当然地认为是正确的,毫不犹疑地按着销控来卖房子。在认筹期,恰逢有客户想买顶楼又恰好喜欢数字八,置业顾问一看销控,刚好有二十八层又刚好有客户满意的户型,就说服客户,愉快的交了订金开了收据,让对方先入会排号,等着开盘了再选房。

建房子的人,不上心,卖房子的人,不操心,真的对房子走心的,只有花钱的那个人。眼见楼封顶马上要开盘选房了,该客户路过时候,与友人兴高采烈地说起在这里买了房子,友人羡慕着说,“这个是金塔的项目吧,金塔好啊,至少房子质量有保证物业也行,不像别的房地产公司只顾建房子不管住房子的瞎糊弄。”买房子这人听了心情更好了,人就是这样,就算已经买了,还是要从别人那里听了认可的话,才会觉得物有所值了。

谁知道这友人又不确定地说,“你刚说你打算买的是几楼来着?二十八楼?我怎么数着这楼一共二十七层啊。”

客户一听,说“肯定不会啊,卖房子的说有二十八层的。”说着跟着数啊数:二五、二六、二七……咦,怎么没二十八,是不是角度问题,换个角度再数一遍。

客户与友人围着楼,三百六十度都数了一遍,楼,还是二十七层。

发懵了好久的客户不依了,觉得上当受骗了,立刻打电话给置业顾问,置业顾问掷地有声地保证,“不会,交钱写单子时候,你不是看着我们主管查销控来着么,房子有二十八层,是不是你们数错了。”

客户恼了,“要不,你过来数数。”

置业顾问去现场数了,真是二十七层,慌慌张张地赶回来告诉了主管,主管听了震惊不已,又去数了,还真是二十七层,内心惶恐地去找经理了。经理到底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啊,先带着人去工地现场,没大巷旗鼓地宣扬,也没找任何人质问,只是平静地说是来巡查看房通道的。上了楼走到顶楼,一层一层的走楼梯,从上面走下来,更确定了:楼,真是二十七层。

经理是个很有沉得住气的人,脸上仍是不动声色,心里已经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了。没去房产开发部没去工程部,而是带着售房部的人,驱车回了售房部。正常的,好像真的是一次在正常不过的现场巡查,没一点毛病。

回到售房部里关上办公室的门,几个人开开始慌张了,连声问急声求证: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失误在哪个环节、这其中有没有我们的责任、责任重不重、责任逃不开怎么把责任降到最小。

有句话叫早发现早治疗,营销中心占着了发现早的优势。一方面安抚客户,承诺等开盘时候该组客户有优选选购房源的权利及其他些能力范围内争取到的补偿,另一方面,先去房产开发部那里又讨要了一份图纸,说是为了存档留底,要求房产开发部加盖公章和领导人署名,经理不放心,让主管亲自过去拿的。等房产开发部毫无察觉地盖章署名后,把图纸给了,营销中心这边拿到后,先确定图纸上备注的楼层数仍旧是二十八,这就确定了错误发生的原因,明白了才好推卸掉了。接下来,营销中心还是静悄悄地重新梳理房源,制作新的销控表格,只当这个小插曲从未存在过。

因为一旦爆发出来影响会是极其恶劣的,经理说了,在准备完善前,不能对外说,以免房产开发部和工程部发现和补救。新的销控表未发下来之前,又有其他客户要来看房子,有个新人不知道这楼层的事情,带客户去现场看房子了,客户提出来想看看顶楼平台是否够大,到的却是二十七层。客户和置业顾问都懵了,最后是置业顾问讪讪地笑着解释,“可能是我记错了吧。”

这个客户把这段看房经历当做了段子,发到了网络上。因为点名说是某有名地产公司,找来找去的很容易就锁定了金塔及它名下的这个在建的项目。经过层层发酵,事情就不是一个售房部能掌控得了局面的。

“金塔,你知道你建了几层楼吗?”“金塔,我要二十八层”等等略带嘲讽意味的标题,瞬间飙升到各大纸媒及互联网的头版头条。耻辱吗?怎么不是。这个项目,前期的广告投入了几百万,都没有这样的广告效果。

广告,广而告之,人人得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