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 / 2)

周一是个好天。

天高气爽,风轻云淡。空气里没了潮湿,风中多了一丝凉意。持续了近一个月的“桑拿天”终于结束,绿城总算有了一点秋天的样子。

休假后第一天上班,许海燕特意穿了一身“鲜亮”的衣服——绯红色的丝绸衬衣配深咖西裤,化了淡妆,及肩的头发利索地扎到耳后。

组里的小姑娘看见了,发出夸张地呼声:哇!许姐今天又美又飒,是要走“大女主”路线了吗?

许海燕笑了笑,说哪有那么夸张,只是换个造型而已。

刚坐下,同事老姜过来,送给她一盆造型可爱的多肉,说是恭贺乔迁之喜。又问她都搬过去了吗,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她低声道了谢,说都已经收拾利索了。

换房子搬家的事情她没有大张旗鼓地说,只有两三个关系近的同事知道。

两人扯了几句闲篇。老姜说起,自己最近投资老是亏钱,签单也不顺利,所以寻思这几天抽空去找那个老先生给算算。问她要不要一起?

许海燕想了想,点头说好。

闲篇扯完了,大家各自回归工位开始忙起来。

上周休了三天假,早就积攒了一堆杂七杂八的事情。有老客户需要续保的,还有找她咨询问题的。另外还得抽空准备明天的直播。

领导说了,如今是自媒体时代,做保险也得与时俱进。所以从上个月起,公司就开了直播,每个礼拜二准时一场。

前两场都是跟其它公司合作,介绍产品的,许海燕只需要配合就好。这周需要她独立直播。她把手机微信投到手提电脑上,一面准备资料,一面随时回复消息。

一上午眨眼就过去了。

临近中午,几个小年轻们开始商量着吃什么,公司负一层的食堂有免费的午饭,但是不好吃。所以大家伙一般都是出去吃点或者点外卖。

问到她,她看了看表,摇头,说自己得出去一趟。说完便抓起包,拎着准备好礼品出了门。

她约了客户,在对方午休的时候见面。

一般来说,新客户都喜欢到公司来找她,问各种问题,花的时间也比较长。但是一些老客户大都比较忙,更喜欢上门服务。

好在也不远。海湾路是绿城的商业中心,写字楼林立,各大公司银行都集中在这一带。客户公司的大楼离许海燕这边只有一站多的路程。

她提前五分钟到了对方楼下的连锁咖啡店。贴心地给客户点上了单,过了一会儿,客户步履匆匆地推门进来了。

她把咖啡递上去,然后抓紧时间,把为客户规划好的保险配置又重新介绍了一遍。

客户的孩子之前的重疾险是在别的公司买的,没有多次赔付。这种比较吃亏。但已经买了,放弃了又不划算,所以她给补充了两个险种,联合保障更稳妥。

另外,客户上次跟她提到的增额寿险,她给出了两套方案。一个是内地版本的,一个港岛版本的,两个方案各有优劣。前期的投入不同,后期受益也不一样。主要看客户的预算,以及对未来职业收入的预期。当然了,还牵扯到了RMB与境外货币的升值或者贬值预期等等因素。

她只提供参考意见,具体还得客户自己定夺。

客户的工作很忙,对许海燕也很信任,半个小时的功夫就完成了业务。签完单,她整理好资料,又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并且把装着小礼品的袋子递上去。在对方客气的道谢声中,把人送到了电梯口,挥手告别。

之后,她回到座位上,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拿起已经冷掉的咖啡,喝了一口。

转眼,她干保险经纪已经十年了。如今积累了一些客户和口碑,算是比较游刃有余了。

其实当初干上这一行,纯属是被逼无奈。

她生女儿姗姗的时候,前夫宋志远拿着家里的钱开了第一家饭店。从那时起,他就整天不着家,跟一帮朋友在店里喝得人仰马翻。公婆年纪大,许海燕娘家又不给力,没有人帮她带孩子。

姗姗太小,她又不放心找外人带。没办法,就辞了原本货代公司的工作。

家庭主妇一当就是四年。这四年,算得上是她人生中最黑暗,最绝望的日子。没有收入,经济上捉襟见肘,还要忍受娘家的白眼,和宋志远的自私冷漠不负责任。

好容易熬到了姗姗上幼儿园,她忙不迭地出来找工作。可是工作哪有那么好找的。且不说她在家里待了四年,都跟社会脱节了。更何况,哪有正经公司肯要一个每天不到四点就得下班接孩子,隔三差五还得请假的宝妈呢?

所以,当时摆在她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在家开网店做“微商”,要么去卖保险。

可是开网店也是要本钱的。她当时已经穷的一文不名了。宋志远的饭店开赔了,几年里没往家拿回过一分钱。就连她和姗姗的生活费托儿费这些,都是她厚着脸皮从娘家讨要来的。

那就只剩下一个选择了。

好在那会儿保险公司管理上很宽松,不要求朝九晚五,甚至也不用每天都去报道。只不过头三个月是不给底薪的,如果过了三个月还没开单,就得走人。

所幸她入行的时机不错。

零八年之后,房地产红利,移动互联网,电商产业兴起。一系列的原因,造就了国内中产群体的数量迅速增大。这帮人成了买保险的主力军,保险行业也因此开始迎来了一波旺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