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命案133(1 / 2)

那年贺老倔二女儿贺萍去广东打工,认识工厂一个车间副主任张兵,二人交往,不久便住在一起,彼此也算情投意合。

赶上过春节,贺萍回到老家河南,跟母亲说了她处朋友的事,母亲不希望她找个那么远的,让她结束与张兵的交往,而贺萍隐瞒了他们已同居的事实。

节后贺萍回到广州迅即提出与张兵分手,从此不再来往,甚至把手机号也换了。情感的枷锁驱使张兵产生了仇恨,即便他表示可以到河南去工作,贺萍依然不给机会,而且从此销声匿迹。

在张兵小的时候,他的父母就离异了,他经历了单亲家庭的畸形成长,养成了怪癖的性格,平日里郁郁寡欢,不善言辞。

原本找到一个可以终老一生的女友,不料女方母亲的反对使得他们无情地分开,对此张兵愤恨到不可自控。

积怨在心中越积越重,直到有一天他产生厌生的想法,想着一死了之。毕竟他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本科毕业回到广东老家,应聘在一家工厂,因为他的勤奋努力,不久就提升为车间副主任。

失恋衍生的后果是,张兵感觉活着已失去了意义,情感的投入换来的是无情的被抛弃,思想开始发生扭曲,心想着既然你不让我好好过,我也要你付出代价:要了你的命,不但要杀你,还要杀了你全家。

当这个邪恶意念萌生后,每晚他都想着如何实施他的仇杀计划,而且当他听说贺萍又有了男朋友,他整个人都崩溃了,怒火中烧,直至难以抑制,他对她的爱变成了恨,仇火愈烧愈烈,彻夜难眠,脑子都是如何复仇的杂念。

从广州到河南一千四百多公里,路途太过遥远,即便是在天边,也阻挡不了他去付诸他的计划:灭了她的家。

借故家里有事,张兵跟单位请了假,买了去河南的火车票出发了。

在车上他还盘算实施计划的细节,一路上脑子没想别的,到吃饭时间也没胃口,对付一口就拉倒,快到目的地时,胃口倒来了,吃了两桶方便面在加两根火腿肠,还喝了一听啤酒,他整个人处于极度兴奋状态。

张兵没去过贺萍家,但他看过她的身份证,大概记得地址,借助导航找到也不是难事。

下了车,张兵经问询,到旧货市场买了一台二手三轮车,另外还买了铁钳子、绳索、壁纸刀等,是凡作案能用得上的工具都备上,到饭馆饱饱吃了一顿,打开导航奔贺萍家而去。

路上因不大会骑三轮车,翻车摔伤了腿,手也碰出了血,手上包了两块纱布,正是这两块纱布暴露了他的身份。

走走问问,四个多小时才到贺萍家住的村子,此时已经是午夜,根据之前贺萍曾说过的情况,她家院墙边有棵槐树,张兵左顾右盼,认定这户人家就是贺家。

不料张兵的三轮车停在贺家外被一个村民看到,这也成为日后侦办案件的一条重要线索。

从现场获得的物证是两块带血迹的纱布,经化验不是被害死者的,而是一个男人的血样。现场留下的脚印显示,嫌疑人脚穿四十一号鞋,身体清瘦,肢体有残疾。 在走访村民过程中,有村民反映,半夜时段死者家门外有个红色三轮车,而家里幸免于害的有贺萍和贺老倔,而她父亲正在医院住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