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战争前夕115(1 / 2)

2023年11月4日,议和书发出的第二天。

陆影没猜错,四圣会确实布满了细作在武宁联邦。但由于南湖是政府重点,极为排外,所以细作大部分分布在宁州、洛域一带。陈齐说出议和的方案之前,就已经对武宁联邦的各种临时法律做足了功课。

他预料到梁仲轩会在议和书发送后,对自己进行全面进攻,试图把议和书的有效性打破。所以在议和书发出之时,鲁建义便听取了陈齐的建议,分别在武南、黄江大桥铺满了防御,来挡住梁仲轩的偷袭。

唯独没有防东林的郭继业与卢文锦,因为这两个人属于程毅这边的。通过细作的情报,得知程毅和梁仲轩之间,其实并不友好。

因此,在议和之前,陈齐早已经秘密与龚山程毅书信来往过,谈过议和一事。

议和也正是双方所想,两人一拍即合。而关于与陈齐的书信来往,程毅为了安全,也是经过维稳局二把手,负责军官史的何南,监督上书。

毕竟议和并非卖国,程毅在政务方面的处理,还是非常得心应手。

而梁仲轩的行动也确确实实印证了陈齐的预测。

杨朔与张一鸣早早来到武南,对朱韦零进行突击。肖程也猜到鲁建义的议和想法,其实只要守住武口即可,在张一鸣进攻武南北部之时。

朱韦零就已经清空了整个武南北部,破坏一切生活设备和粮食,把居民都迁移到武口。做法跟当年黎健清空龚山成大区如出一辙。而自己则撤军至林头口做足各种防御设备。打架确实打不过张一鸣,但死守,总能守个把来月。

杨朔和张一鸣到了武南的南叶和南头,也是有点懵圈。没想到朱韦零动作如此迅速,导致张一鸣的军营只能临时扎在北仑区。

而何鸿率领白虎军也是及时到达了林头口,2打2,即使是打正面战,面对五七军团的先进军备,何鸿自认为加上朱韦零也是有一战之力。

当议和书一寄发后,张一鸣便收到梁仲轩的指示,马上停战。迎合了议和书的内容,不主动挑起战争。

连夜到南头建设军营,驻扎军队于此。与何鸿隔区相望。

至于黄江大桥的战场,鲁建义更是孤注一掷。黄江大桥是左右各8车道,桥长28公里,与江州大桥合称是“武宁双最”。鲁建义早已经在两周安排工程兵,直接在靠近武口一处,做了足足三公里的石墩路障。

这路障直接挡死了所有军车的通行。即使你攻破了防线,下桥的时候,你还是要下车,走路下桥。这种直接堵死了自己进攻的可能,同时也大大提高了防御能力。

武口是一个盛产石材的地方,所以石头从来不缺。而此处除了陈齐、孟宇率领剩余的义龙军(已已归属白虎军团)镇守,张玄武也率领满编的两军过来。

张玄武带着玄武军团两军前来支援,军长分别是刘一书和孟宇,留下4军军长李远斌镇守整个武宁北。理论上,玄武军团的硬实力应该是四圣会里最为弱势的。何鸿和刘伯爵都是通过连番战争,把自己的军队实力塑造起来;鲁建义则是身边打手特别多,武口的长期内战,使得青龙军团实力暴增。

但张玄武这边有点特殊,被称为荆门刘备的他,在武宁北实行一系列以德服人的操作。加上武宁北山高皇帝远,其社会环境本身就和四圣会的统治理念非常融洽。

所以张玄武率领部队到武宁北,基本都是虚张声势,通过一些政策和治安稳定的措施,来俘虏当地人的民心,用一种接近于和平的手段,收复了整个武宁北。

而虽然武宁北在红月前都是属于武宁比较偏远、穷困潦倒的地方。但对比连连征战的省会南湖市其周边以及武宁发达城市中南与武口,更多与世无争的百姓都会选择到武宁北隐居起来。 尽管军队平时还是训练有素,但缺乏战争经验的玄武军团,在面对军备优于自己的五七军团,实力层面上,还是有所区别。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