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鸣冤升堂,谜底浮于谜面(1 / 2)

杨耀武在第一时间反应了过来,拉着丁修急速向后退去。

不论白鹤山山主发了什么疯,这位踏在拿血境第二道炼骨关隘上的武者的怒火,都不是他们两人能承受得住的。

爆炸引起的耳鸣仍在丁修脑中回荡,烟尘漫天让他只能勉强看到,县衙大堂内,有层层叠叠的黑影压了出来。

沸腾的人声一瞬间盖过了耳畔的嗡鸣,吵得丁修心烦意乱。

“好了。”

一道清朗温润的男声清晰无比的传入了在场每个人的耳中,让县衙内的闹剧顿时一滞。

张巡端着一盏茶缓缓踏破烟尘,走到白鹤山山主身旁,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刘奔,怎么一大清早,就把我这地方搅得乱糟糟啊?

难道你不识字?认不得大堂外头,那些杀威棒上刻着的‘肃静’二字吗?”

虽然看似是在训斥刘奔,可话里话外的却没把站在大堂前头那十来个安泰县中的权贵落下,一点情面不留的都给骂了一遍。

那些人中也没有一个是蠢材,听到张巡的训斥,都老老实实的闭上了嘴,退回大堂中,等着这个知县老爷发话。

见此情景,一直梗着脖子的刘奔表情终于舒缓了下来,低头告了声罪后,顺从的站到张巡身侧。

“哟,”

张巡看了眼被刘奔捶破的大鼓,失笑了一声,将手搭在他的肩上,调侃道

“连这鼓都捶破了,看来你非常冤啊。”

刚刚白鹤山山主擂鼓激起的烟尘在此刻彻底散去,大堂内站着的众人脸上神色展露无遗。

他们无一不是嘴巴张大,脸庞微红,不满之意几乎要从他们脸上溢出,却没人有这个胆子真的喊出声来。

张巡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嗤笑一声,接着一挥袖袍,朗声道

“升堂!”

“砰!”

惊堂木被知县重重拍在桌案上,张巡用他那双猛虎一样的眸子扫过众人,缓缓问道

“冤从何来?”

话音刚落,刘奔向前迈出一步,对着张巡缓缓跪下,久久不语。

靠在角落中的丁修轻轻啧了一声,在心中感叹。

真是个厉害人物。

“怎么样。”

丁修听到身旁传来熟悉的声音,蓦然回首,就看到了李明庸那张始终挂着笑的微胖脸庞。

“李叔,怎么专门来我这找我聊天了?按照话本上演的,这时候你不应该站在知县身边,给他撑腰吗?”

他压低声音,对李明庸调侃道

“张知县费这么大劲才搭了这个戏台子,李叔你这么不给面,你师弟过后不得跟你翻脸?”

“害,都他妈扯淡。”

李明庸大手一挥,满不在乎。

“张巡这老小子,就是心思太重,非要说要先把县城里的‘鬼’抓出来。要我说啊,哪来这么多麻烦事。”

他顿了顿,看着丁修的眼睛道

“等你把文龙救醒,八成就能把昨天的来龙去脉给拼凑出来,到时候再杀便是了。”

丁修点了点头,在心底也是赞同李明庸的想法。

在他看来,如此大张旗鼓的唱这出戏,非但不是稳妥的做法,反而有极大的可能打草惊蛇。

他在心中盘算着安泰县内的现状。

外有妖魔虎视眈眈,内有奸佞目真身难寻。驻军军远走,不知归期,强者昏迷,武备空虚。

按照常理来说,张巡最好的选择就是拖延时间,直到军队归来,届时一切危机都将迎刃而解。

现在张知县这般急于求成,这之间肯定存在自己不知道的关窍。

又或者说……

丁修微微皱眉,心中冒出了一个猜测。

难道张巡猜准了我有唤醒杨宗本的把握,干脆将计就计,想功毕于一役,将县城内外的忧患一网打尽?

他猛地抬头,看向端坐于朱案前的知县。

张巡的面容一如昨日,隐没于阴影中,心思难测。

“张大人,我喊冤,是因为今天我收到大人的来信后,赶赴县衙,却不料想一进大门就被这群蝇营狗苟指着鼻子骂。还说我是对杨老爷下毒手的幕后真凶。

大人您知道,我昨夜按照您的命令,在城外可是跟落石谷中那头炼骨大妖魔缠斗了一整夜啊!

被他们这般血口喷人,刘某一时气不过,脑子一热就捶起了冤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