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结果(1 / 2)

  越想越觉得后怕,晏秋山大着胆子抬起头直视萧璨。

  青年脸上带笑,既是被直勾勾地盯着瞧也始终是淡淡的,那双黑眸望过去,仿佛看向无波古井,一眼望不到底。

  不知为什么,晏秋山看着面前这个同他孙子差不多年级的毛头小子,心中从先前的敬畏转为了恐惧,他在不自觉害怕对方。因为他的恐惧并未像面对天子那般畏于皇权威严,而是本能地怕萧璨这个人。

  他不敢问,只默默俯身磕头,便算作他无言的回应。

  “晏老是有大智慧的人,再多的话本王也无需说。说得多了,反倒显得这封家书是本王的意思了。”

  萧璨抬手示意,便有亲卫搬来一张矮木桌和笔墨纸砚。连墨都是磨好的,砚台中的水都未干透,可见是一早便安排好的,并且十分笃定晏秋山会答应。

  “晏老,请。”

  【作者有话说】

  一人一章高光,后面就轮到玉哥了。

  ps:这里补充解释下本文的官制问题。大部分官制参考唐宋,至于这几章出现的内阁只是参考了名字,与明朝的内阁是完全不一样的。设定上三省六部和丞相都是存在的,文中的内阁组成其实是中书省+一些名誉大学士(正儿八经的文臣)+一些充当皇帝秘书的官员,没什么实权。萧栋管理下更低只是单纯因为此刻的内阁,老臣居多,他们并不是萧栋信任的人,所以被架空了,显得更没存在感

  第131章 结果

  在于晁的全力主持之下,先御史大夫温燕燕遇害的案子在一年多后才终于有了一份完整的供状。

  其真相之骇然令朝野震惊,还挑出一条埋在京师的龌龊暗线。掌盐铁要务的阆中院自盐铁使赵淮以下至院内多名转运使沆瀣一气,欺瞒君上、以权谋私,贪墨数甚至足够赵淮拿出一笔闲钱去豢养私兵匪寇,在短短十年内两度截杀朝廷官员。事后不仅未被斩杀,还被一方县令隐秘藏于县衙大牢中‘好生照顾着’,这等荒谬之举却只是因为朝中另有人想以此为把柄拿捏赵淮并悄无声息刮走本该充入国库的钱。

  这环节中牵扯进了太多人,他们多数并非诚心效忠太师,说到底还是迫于太师权柄顺便从中捞些个便宜,如今天子权柄高于太师,为了保命自然不会选择替别人抗下罪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