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忘年223(2 / 2)

  郑郁走至袁纮身边,沉吟道:“推行容易,实行难。”

  “徐大夫接天子令即将启程去江南赈灾,若是新政顺利,我会举你去江南,督促新政实行。”袁纮转身按在郑郁肩上,“此次刘仲山虽与我们达成短暂的和睦,但新政过后我与他还是水火不容。世家动不了刘仲山,却能弹劾我。江南世家士绅众多,土地丈量一事需得派有分量的人去,我思来想去便是你。此路怕是凶险,不知你可愿意?”

  “学生自为朝廷效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郑郁跪地叩首。

  袁纮的话很明白,这次新政后,他或许会被世家、宗亲和刘千甫排挤出京,那时朝廷上支持新法的人不能只有刘千甫的人,还得有袁纮的亲信。

  那天袁纮留郑郁用膳,两人聊了许久。

  待新法颁布,北方有程行礼在万事可靠,而江南则会派郑郁前去,蜀地是袁纮祖籍亲族也多不怕有难度,这也是袁纮事先算好的一步棋。等郑郁从江南回来,也是三年五载后,届时以给事中身份进门下省议政轻而易举。

  翌日六月廿十一日骊山议政的宫殿上,刘千甫将提出要改革税法重丈土地。一语激起千层浪,众多世家官员都不肯,谁家的地能干净,慢慢扩慢慢扩的,就扩的无影无边了。

  德元帝坐在龙椅上,看着众多官员吵来吵去不知在想什么,但诸人也都习惯皇帝这样。骊山宫殿有水车布水,自屋顶而下,殿内所用坐具皆是玉石,凉爽无比。

  工部尚书裴霖虽是刘千甫举荐,可他到底还是世家子弟,他坚持:“刘相公,推新法革旧法,完全不可行。朝中谁的职田土地不是由陛下亲封,你此举可是疑陛下?江南水患并非我等推行新政就可解决的,根本问题则是水利以及灾民。”

  工部管水利、职田、屯田之事,他这一出口身后诸多世家宗亲官员纷纷响应。

  刘千甫道:“灾民流乱无田可耕,国库要不了三年五载就只剩砖底,难道这是诸位愿意看见的?”

  左千牛大将军是温宗皇帝第十三子的孙子,他是皇室宗亲,怒道:“刘相公新法推陈,重丈土地需耗费国库以及人力,现下江南大患,国库又要拨钱,现在又有多少钱去干这件事?”

  左千牛大将军掌皇帝近侍,他开口也代表禁军里的世家和宗亲不愿意,千牛卫里都是宗亲与高官世族子弟。若非当年刘从祁回长安时过了年龄,刘千甫必定把他送进千牛卫。

  “如今已是六月底,秋收近在眼前,京中百官都要发放禄米。可江南水患怕是无米可收,灾民流乱需要国库赈灾,且不说洛阳周边的郑州等地也遭受水灾。”郑郁站出文官之列,说,“就算从粮仓调粮发放,那日后呢?赈灾能解一时灾民,可能解一世?百姓无田可耕,便成流民。而剩余耕种的百姓则要承担远超自身的赋税,时日一久也就弃田而去。国库无钱无粮,如何养天下百姓与戌边的将士?”

  “北阳王也同意了?”秘书少监林广说道。

  他为太祖皇帝曾孙的幼子,皇室宗亲,未及四十,相貌威严。

  他们不敢与刘千甫明面上对着来,可想拿捏一个郑郁还是轻而易举。

  郑郁答道:“北阳王为朝臣,与陛下一样以江山社稷为重,自然同意新法。此法乃是解我大雍眼下土地问题的一项新举,推行得当功于千秋万代,福泽万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