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同僚(2 / 2)

  杨立点头请郑郁离开,才进杭州刺史府,就有军情来报。

  杨立又看完军报,递给郑郁说:“张书意压不下手里的兵,还想把事情闹大。其他事情可大可小,可叛乱这事该怎么办?”

  “张都督,张左丞。”郑郁接过军报沉思许久,后朝杨立道,“调三千兵士给我,随我去越州。”

  杨立眉头深锁:“我看张书意是故意把这事挑起来,就等你进去。他受刘仲山陷害贬到越州,这次的事他不可能听新法的。”

  越州灾民大乱,叛乱横行,杨立怕郑郁去了只怕会出事。

  郑郁道:“他手里端的是皇家碗,不是世家。新法已行,叛乱也要压下去,百姓需要土地保持日后的身家性命,这次事要是办不好,张书意和我两个人的脑袋也不够砍。”

  点好兵士,郑郁立马带兵赴往越州。

  --------------------

  第112章 同僚

  杭州到越州只需两天,到越州后郑郁命越州都督府内的官员将灾情账册和军报呈上来。

  越州都督府内,府卫都退了下去。曾经的政事堂宰相张书意悠然地喝着茶,淡淡道:“郑使君是来平乱的吗?”

  自科举案后,张书意早已学精,老命还能折腾多久?不如珍惜眼前。

  “张公,二十万叛贼驻于会稽以北与台州,过了江危及的可就是苏杭及整个江南。”郑郁说,“上次长史领了军令调兵,为何这场叛乱还没停歇?”

  “这件事怎么起的,你我心知肚明。”张书意搁下茶碗,神情自若,“不必拿天下压我,他刘仲山真心怀天下苍生,就不会干出此等人神共愤的事。”

  郑郁在堂内来回走了几步,说道:“张公,那如今依你之见呢?难道放着这群叛贼不管?等圣上来问罪吗?”

  “我没存这个心思。郑砚卿,你是袁维之的学生,你真心跟我说一句,这件事袁维之是帮凶还是冷眼旁观?”事情已发生,无人能去扭转这个局面,就只去问上面到底还有没有官员把百姓当人,于是张书意问道。

  中秋后的月亮初挂枝头,郑郁从都督府的正堂往外看去。月色清冷,无边寂寥,他淡笑:“在张公您的心里,袁阁老会是如此的人吗?”

  “那长安周边沟渠被倒灌,也没有他的事吗?”张书意声音夹着怒火,他走到郑郁身边,也望着那清月,倏然低头长叹:“维之与我交好,这些事情我没有不信他的意思,只是万事若想开始,也不该拿百姓下手逼对方妥协。”

  “长安沟渠的事是我与刘相所为,长安百姓无人受分毫所伤,圣上也免了受水患百姓的赋税。师傅一心只为百姓,怎会拿百姓的庄田去补自身的法则。”郑郁坦然而言,怅然道,“张都督,越州叛乱的事,不是此次水灾一时爆发出来的。江南是赋税重地,自然也是世家盘踞的大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