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银大学碎尸案12-病床上的警官229(2 / 2)

然而,许昭阳并未抬头,他的目光依旧牢牢地锁定在眼前的文件资料上。

他也并未直接回应关于睡眠药物的事,而是边翻阅着手中的资料,边向周言询问:“这些资料,你都已经仔细看过、分析过了吗?”

周言闻言,立即摇摇头,“这些资料我今天一大早才拿到手,随后就接到了您的电话,没来得及细看就立刻驱车赶了过来。”

他一边解释,一边接过许昭阳递来的那份文件,

“你赶紧看看这份,这个案子有些蹊跷之处,我们需要尽快理清线索。”

“通常情况下,不论被害者是如何消失的,总会留下一些线索,尤其是在城市密集区域,监控设施完备,几乎不可能毫无痕迹。

而现在的情况显然打破了常规,这背后或许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原因。”

周言听到许昭阳的分析,眼神中闪过一丝惊讶,他追问:“你是说,尽管现场有多处监控摄像头,竟然没有捕捉到被害者的任何行踪记录?

并且她在失踪九天后才被人发现,按常理推断,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周边环境总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但现在看来却是一片空白,是这样吗?”

许昭阳接着深入分析道,“一个平时人际关系单纯的女大学生,竟遭遇如此惨剧,不仅人公众场所神秘消失,还被人残忍分尸。

如果按照常理推断,不可能连一丝线索都不留。因此,要么是我们尚未挖掘出她生活中可能存在的隐秘人际关系网;要么就是现有已知的人际关系链中存在某些被忽视的关键节点。”

周言听后,迅速回应并补充道:“说得对,要么是我们还未查明她潜在的社会关系,比如匿名社交、网络交友等隐蔽渠道。

要么就是对已掌握的关系人信息梳理不够细致,也许某个看似不起眼的人物或事件,才是解开此案谜团的关键所在。”

许昭阳用力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神情中透出遗憾与不甘,“唉,真是可惜,要是我能亲自去发现尸体的那个案发现场勘查一番,

说不定就能发现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关键线索。毕竟,犯罪现场往往是最直观反映凶手心理和行为模式的场所。”

周言赞同地点点头,“是啊,如果江淮在这儿的话,凭借他对犯罪心理学的深刻理解和对案件的独特洞察力,

一定能从细微之处分析出凶手的作案动机,甚至有可能预测其下一步行动。只可惜……”

周言突然意识到自己刚才提到了江淮的名字,一瞬间,他注意到许昭阳原本坚毅的脸庞掠过一抹不易察觉的黯然神伤。

这位平日里果决干练、行事雷厉风行的组长,在这一刻流露出罕见的多愁善感。

周言心中不禁泛起一阵疼痛,同时也对远在他方的江淮产生了一丝责备之意——究竟去了哪里,怎能让组长独自承受这般压力与煎熬,仿佛完全不顾他的生死冷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