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银大学碎尸案18-专案组如虎添翼235(2 / 2)

温瑞安组长敏锐捕捉到了江淮的转变,适时发问:“江医生,不知您对这起案件有何独到见解?”

江淮点头回应,言语清晰有力:“我认为,此案凶手可能并非单独行动。

被害人刁爱青个性内敛,不善交际,若非熟识之人,很难轻易诱使其离开安全环境。据此推测,可能是某位女性利用其信任将其骗走,之后再与其他嫌疑人联手实施犯罪。”

江淮在发表完初步推断后,特意停顿了一下,以示慎重,他的眼神深邃,思绪翻涌,接着补充道:“当然,这只是基于现有线索的一种逻辑推理。

但我认为,凶手具备一定的解剖人体知识,甚至可以说技术娴熟。

他对被害人的处理方式——仅仅是抛尸,未做过多的掩埋,这种行为背后所展现的是极度的自信,甚至可以说是傲慢。凶手并不急于掩盖罪证,似乎笃信自己能够逍遥法外,逃脱法律的制裁。”

邓小伦紧随江淮的分析之后,继续阐述他的观点,话语冷静而富有条理:“再进一步分析,如果凶手确实进行了包括放血、肢解、剔骨、精细切割乃至可能的烹煮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

那么我们可以大致估算一下所需的时间成本。假设凶手动作熟练,每分钟能处理掉一块肉的部分,那么一小时内大约可以完成50块。

如果我们按照现场遗留的碎肉总量大约是2000块来计算,即便如此高效,也需要连续不断地工作约40个小时才能完成全部分尸过程。

然而,现实中任何人都不可能全天候地从事这样的犯罪活动。

倘若凶手还有正常的工作生活作息,比如扣除8小时工作时间、8小时睡眠以及必要的用餐等日常所需时间,假定凶手每天能投入分尸行动的时间仅为5小时,那么仅这一项操作他就至少需要连续8天才能完成。”

他又补充道,“即使没有工作,也至少需要4天时间,所以说这个人肯定是有单独卫生间的套房,而且在某个特定空间里,各种工具也比较顺手。”

专案组内部的讨论气氛逐渐热烈起来,各路专家和调查人员纷纷围绕案件的核心细节发表各自的看法。

这时,小张作为组内的一员,也主动提出了他的观察和判断:“各位注意,我们在验尸过程中注意到一个重要细节,

那就是受害者的头部并无明显的重击损伤,这意味着凶手很可能是在受害者意识清醒度较高的情况下进行控制或诱导,从而避免了激烈抵抗导致的身体外部损伤。”

小张接着强调:“另外,从分尸的手法上看,凶手下刀精确、果断,体现出极高的心理稳定性和可能的专业技能。

结合这些特点,我个人倾向于凶手可能从事的职业与屠宰业或是医学领域有关,比如屠夫或是外科医生。

这类职业人士通常拥有扎实的解剖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巧,能够在高压状态下保持冷静,并完成如此精细且残忍的犯罪行为。”

温瑞安点点头,“说得不错,大家还有什么补充的,继续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