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银大学碎尸案23-分析凶手240(2 / 2)

再考虑到其他诸如血液、组织液等物质的含量,大致与受害者的实际体重相符,这意味着凶手在肢解尸体时,

虽然并未采用如砍刀或电锯这类明显的大型切割工具,但其操作手法依然足够精细,足以将尸体分割得相当彻底。

这一点特别值得注意,因为凶手没有选择高噪音、易留下大量痕迹的电动工具,暗示他在实施犯罪时可能受到环境条件限制,或者尽可能减少动静,以免引来周围居民的关注。

凶手行事的手法看似原始,实则表明其具有一定的犯罪经验和反侦查意识,即便是在不具备便利条件下,也能完成对尸体的分割和抛掷。

基于以上分析,江淮进一步推测凶手可能拥有较强的耐心和一定程度的医学知识,才能在不使用专业工具的前提下,精准且悄无声息地完成了肢解工作。

同时,凶手在选择抛尸地点时,显然考虑到了如何最大限度地拖延尸块被发现的时间,以及如何扰乱侦查人员对案件的整体判断。

邓小伦拿着尸检报告指出,尸体的四肢和头部显然是通过一把较为锋利的刀刃精确切割下来的,切口位置都位于关节处,这显示了凶手对人体结构有一定了解,能够准确找到关节间隙来完成肢解。

四肢部分切割得干净利落,一次切割即形成完整的肢块,而非经过多次不规则的剁击导致骨骼碎片化。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报告中提到,尽管尸体被残忍肢解,但是肢块中的骨架并未进一步剁碎或破坏,

这可能是由于凶手在实施犯罪时顾及到分尸现场的环境条件——比如隔音效果不佳,使得大幅度的动作和噪声可能会引起外界注意,从而无法肆无忌惮地进行更为野蛮的破坏行为。

因此,我推测凶手在行动时需要保持相对的安静和谨慎,选择了快速而精确的肢解方式来降低声响和动静,以此来规避可能的风险,同时也反映了凶手具有一定的预谋性和冷静的心态。

江淮点点头,这个凶手比我们想象中还要厉害,要是王斌在就好了,可以让他画个心理画像,我们可以依照他的绘画方向寻找被害者身边的人际关系。

邓小伦沉声问道:“根据我们现在掌握的信息,抛尸地点的选择、肢解手法的独特性以及凶手对受害人生活环境的可能了解程度,你认为这是否更倾向于熟人作案呢?”

江淮的目光聚焦在眼前的案件材料上,沉稳而锐利的眼神仿佛穿透纸张洞察到了背后的秘密。

“我认为熟人作案的可能性确实较大。刁爱青生前性格内向,人际交往圈子并不复杂,这样的受害者通常更容易遭到身边熟人的侵犯。凶手对其生活习惯、行踪乃至心理状况的了解,都可能源于日常接触的密切程度。”

他停顿了一下,“不过,这个所谓的‘熟人’究竟是我们目前已知的范围内,还是隐藏在她生活边缘、我们尚未察觉的角落,现在还不能妄下定论。

我们需要进一步挖掘她的社交关系,同时也要关注那些看似无关却又可能存在联系的线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