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踪的孩子们39-各自行动364(2 / 2)

这要求我们在调查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这一年龄段人群的保护和预警教育,更要深入挖掘犯罪者的动机和行为模式,找出他选择这一特定群体的根本原因。”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视周围,确保每个人都理解了这份紧迫性。

“我们需要从心理学、社会学乃至受害者的共同点等多个角度入手,尽快构建出一个全面的分析框架。

时间不等人,每一分每一秒都可能是受害者生死存亡的关键。”

许昭阳适时地接过话茬,声音沉稳而有力:“我同意江淮的分析,并且愿意补充一点。

能够有效控制住这群正值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这不仅仅需要策略和心机,更要求施加者具备相当的身体力量和威严。

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几乎可以断定,十年前这个犯罪嫌疑人应该是一位身强力壮的中年男子,他的体格和力量足以让他在身体上压制住这些受害者。”

“这个人很可能从事过体力劳动,”许昭阳的眼神透露出深思,

“长期的体力活动不仅锻炼了他的身体,也可能塑造了他隐忍而坚定的性格,这些都是他在犯罪活动中得以利用的优势。

因此,我们的调查范围应当聚焦于那些40至50岁之间,有体力劳动背景的本村村民。”

“进一步讲,”他接着说道,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仿佛在心中描绘着嫌疑人的轮廓,

“我们要特别注意那些在过去十年间社会地位或生活状况发生显着变化的个体,比如突然失业、家庭破裂或是遭受重大打击的人。

这些变故有时会成为触发犯罪行为的催化剂。”

“最后,”许昭阳总结道,“我们还需要深入了解村内的社交网络,找出可能与受害者有过接触,或是在这一年龄段内行为异常、口碑复杂的男性。

通过细致的排查和访谈,结合已有的物理证据,我相信我们能够逐步缩小嫌疑人范围,揭露真相。”

他的语气坚定,为团队指明了下一步行动的方向,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侦查行动即将展开。

随着会议的结束,团队成员迅速分散,各自投入紧张的调查工作中,只留下周言站在原地,神色复杂。

他几次欲言又止,似乎有什么重压心头,难以启齿。

许昭阳觉察到了周言的异样,转过身,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眼神中满是鼓励与理解:“周大警官,心里有话不妨直说。”

周言抿了抿唇,最终还是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忧虑:“等媒体的聚光灯一打过来,上面肯定会要求有个明确的说法。

我担心的是,当地警察局可能会为了响应舆论,大张旗鼓地介入。这……”他的话语中透出一丝无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