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神使哈其尔(中)17(1 / 2)

第二天,一支42人组成的队伍,一起离开居民点,向着北面走去。

这42人包括:

神使额兹库、哈其耳、20个部落长老、10个棕熊驯兽师、10个勇士。

队伍里还有神使额兹库驯养的5只老虎,虎园驯兽师的10只棕熊,驮着食品、搭建撮罗子的木头兽皮的10只驯鹿。

这支队伍是要进入大山深处老虎领地,进行神使继承人最后一关考试的。

5天后,队伍在一处山谷扎营了。

10个经验丰富的狩猎勇士,用驯鹿驮着的木头兽皮搭建了10个小型撮罗子。

这个营地所在的山谷,处于一处老虎领地的边缘。

神使额兹库经常在大山深处训练老虎,对周围百里的老虎领地都熟悉。

这一处老虎的领地,是1只公老虎、3只母老虎共同的领地。

3只母老虎各自占据几个山头、山谷,相互独立,1只母老虎不会进入另外2只母老虎占据的山头、山谷领地,一旦进入会遭到攻击。

而那只公老虎,与这3只有各自独立领地的母老虎,都有交配关系,所以这只公老虎就把这3只母老虎各自占据的领地,都当做自己的领地。

一旦有别的公老虎,进入了这3只母老虎各自占据的任何一处领地,这只公老虎就会攻击、驱逐闯入他的领地的外来的公老虎。

老虎是独居兽,虎崽儿长大成年以后,就会被它的虎妈妈驱赶出领地,此后,母子大多是一生不能相见。

刚成年的老虎,都需要找到自己的领地,才能生存下去。要找到没有老虎占据的山头、山谷,需要极大运气,大多数情况下,是要闯进有老虎占据的领地,去争夺领地。

争夺领地的战斗,就是你死我活,战力差的老虎就要被驱逐出领地。争夺领地的战斗中的两只老虎,可能被咬死,可能被咬成重伤,重伤的老虎离开领地后,没有了捕食力量,也会死去。

少数刚成年的强壮的老虎,一时间找不到领地,也会返回它原来居住的母虎妈妈的领地,争夺领地。

虎妈妈要是强壮,就能赶走要抢夺它领地的虎孩子,虎妈妈要是体力衰弱了,就会被它的虎孩子赶出领地,被赶走的虎妈妈体力衰弱,不能捕到猎物,很难活下去了。

一只强壮的流浪公虎,闯进一只体力弱的公虎的领地,就会咬死、咬伤体弱的领地公虎,占据它的领地。

如果流浪公虎闯进一只母虎的领地,带幼崽儿的母虎不会发情,流浪公虎就会咬死母虎的幼崽儿,与母虎留下自己的后代。

一次领地争夺战,必然会有衰弱的老虎死去,或者母虎生出不久的虎崽儿死去,这里没有残忍,没有失败,这是千万年循环不止的老虎的生存法则。

哈其耳独自离开营地,走进了这一处老虎的领地。他这次出行的任务是:

深入这处老虎领地中,然后引来一只成年老虎或者虎幼崽儿,回到虎领地边缘山谷中的营地附近。

野生虎能在不容闯入的领地中,不攻击哈其耳,还与哈其耳相伴,就证明哈其耳得到了神虎“塔思哈赫赫(妈妈)”(山神)的使者老虎的认可,是神使一员了。

所以只要营地中的20个部落长老,亲眼见到哈其耳引来一只老虎,就算哈其耳通过最后一关考试,成为部落认可的信任神使。

哈其耳不知道几天能完成任务,身上背着兽皮水袋,肉干,还带着一把防身的短刀。

哈其耳出生的乌卡尔部落,是传承了千余年的驯兽技艺的部落,神使始祖驯兽大成者通灵驯兽师兽皇,把驯兽技艺发展到前无古人的巅峰高度。

哈其耳与兽皇一样有通灵的天赋,他的听觉、视觉、嗅觉、记忆能力,天生超常,自幼形成了图像思维的习惯。

哈其耳看到任何野兽,看到眼里的都是野兽身体局部变化的图像,然后拼成一个整体形象,凭直觉判断出野兽的状态。

绝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是逻辑思维,通过分析事物的特点,找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规律,注重事物的细节的关联。而野兽简单的思维方式也都是图像思维,都是通过看见肢体语言形成的图像,不会分析,就是直觉判断一切。

哈其耳的思维方式与野兽相近,这使得他更容易读懂野兽的肢体语言。

在大山里,驯兽了十年的哈其耳掌握了很多猛兽的肢体语言。 哈其耳能根据一些猛兽的肢体上的变化、不同的叫声,识别出猛兽的情绪,知道野兽的饥饿、饱食、疾病、交配的生理状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