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土地换和平计划23(1 / 2)

“土地换和平”计划并不是只有一个。

在地中海,埃及西奈半岛临近的那片土地。有一个叫上帝所许之地,被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认为是应该属于自己的。所以这土地上长期处于冲突战乱之中。

为了磨合这矛盾冲突,国际社会提出了“土地换和平”计划。

“土地换和平”原则的萌芽,最早可追溯至1947年的联合国第181号决议。根据该决议,除了国际共管的圣城耶路撒冷,将在巴勒斯坦地区成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两个民族分享巴勒斯坦并和平共处,由此形成“两国方案”和“土地换和平”原则的雏形。

1967年“六·五战争”中,以色列先发制人,占领约旦控制的东耶路撒冷和约旦河西岸地区、埃及西奈半岛及其控制的加沙地带,还有叙利亚戈兰高地大部。同年9月,阿拉伯国家联盟喀土穆峰会出台“三不”政策,即不承认、不和解、不谈判,强调与以色列之间是零和关系。

当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242号决议,明确要求“以色列武装部队从最近冲突中占领的领土上撤出,阿拉伯国家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由此奠定和明确了“土地换和平”的法理基础。1973年“斋月战争”爆发后,安理会又出台338号决议,敦促阿以军队停火并执行242号决议,举行和平谈判。此后,242和338号决议被视为“土地换和平”的法理依据和国际社会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基本原则。

“土地换和平”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在此框架下,也进行了一系列和平进程实践,最重要的当属1979年通过签署戴维营协议,埃及承认以色列并与之建交,以色列逐步交还西奈半岛。

1982年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没有后顾之忧的以军大举入侵黎巴嫩,打败巴解组织武装并将其残余力量逐出。最有实力的“领头羊”埃及与以色列媾和,黎巴嫩战争又再次证明通过军事手段收复失地的希望更加渺茫,于是,在当年的菲斯峰会上,阿拉伯国家首次表示接受“土地换和平”原则,要求以色列从1967年战争中占领的土地上撤出。1988年,巴勒斯坦发布独立宣言,也接受了这一原则。

1991年,在美国政府的推动下,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在马德里举行首次大规模面对面和谈,“土地换和平”得到进一步加强,成为解决中东冲突的主导框架。在这一共识推动下,1993年,以色列与巴解组织签署“奥斯陆协议”,双方同意通过五年过渡自治逐步解决土地争端等核心问题;1994年,以色列与约旦建立外交关系并归还部分被占领土,另有一部分领土以租赁方式处理,成为“土地换和平”的新典范。

尽管在联合国、美国、俄罗斯和欧盟的不同促谈模式下,巴以基于“土地换和平”框架历经近百多年的探索,但梦想一直没有实现,双方反而陷入持续不断、时紧时松的暴力冲突。以色列与叙利亚的“土地换和平”谈判也无疾而终,与黎巴嫩更是陷入沙巴农场纷争和长达15年的非战非和状态。事实表明,一项同时满足双方要求的和平协议是难以达成的。在21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中东争端内部强硬势力抬头,和平阵营式微,“土地换和平”的历史性模式受到质疑,甚至重新被丛林法则所取代。

同样的长期冲突,在南大西洋的沿岸,非洲沙哈拉大沙漠的西部,绵延了两百多年。直到2150年,西沙哈拉军事冲突断又断续续的持续了5年多,最终,在联合国反复斡旋,派驻维和部队,阻止双方战斗。国际社会委托黄瓜国的李马氏集团有限公司西非建筑分公司,在双方的实际军事边界沙墙长城两侧修筑阻拦网隔离墙,总算让本就不想继续打斗下去的双方,暂时避免了明显的冲突。但是恐怖组织的渗透和小型的袭击总是零星的发生。这是双方不愿意认输,但都无法退步的尴尬局面。

2168年的夏天,8月18日,中午11点,时任李马集团非洲办事处主任李马桓郑依然沉睡着。昨晚的秘密会谈到凌晨7点多,困倦不已,但无法入睡。而他今天中午12点有一个午餐会,所以只有不到4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他只能用短效睡眠药右旋沙卓伦来人为催眠。11点15分。轻柔的拍打和呼唤,来自ai服务,将他从沉睡中,相对柔和的唤醒,拥抱按摩的方式,让无法得到充足睡眠的李马桓郑略微感到不那么多起床气。虽然年近50的人,早已经没有了30岁那时候的雷厉风行的棱角。经过20多年的磨炼,这位李氏集团的老二小帅,已经可以称为大帅了。但是大帅依然健在,这个大帅还不能称呼,所以集团上下称呼李常务,党务执行副总裁。而核心的团队,称呼小帅。

李马桓郑走在中间,右后则跟着秘书唐书雁,他们两个的前后四个侧面方位,距离80-100厘米,各有一名黑衣保安。出了别墅,三辆高级防弹一汽大众奥迪,来到阿尤恩最豪华的春波国际hotel。

六人到了108层顶楼,这里是摩哥皇室特别代表,哈桑.钮莱和李马桓郑午餐见面会的地点。

在会见厅外,四位保安和哈桑的保安点头示意后就地笔挺站立。哈桑的保安将厅门打开。李马桓郑独自缓步而入之后,保安将厅门关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