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个月完成3年工作量35(2 / 2)

简单的说就是由近及远,第一,地表世界的摧毁,地球依然不灭,能否找到生存机会。第二,如果地球摧毁了,但太阳系依然健在,如何找到生存机会。第三,如果太阳系毁灭不可避免,那么是否能在太阳系外寻得生存机会。

目前,唯一能够将地表全部毁灭的。除了核大战,还有类似于核大战的地外较大星体的撞击。

讨论的不亦乐乎,似乎核大战,核冬天,啥都不可能活下来。全球核武器数量有多少?能摧毁地球多少次?

全球核武器的具体数量属于高度机密信息,且不断变化,因此无法确切知道。然而,据估计,目前世界上存在着大量的核武器。 大漂亮和北方大国两国拥有核战斗部枚左右,占全世界总数的95%以上。其tnt当量,总计为120亿吨左右。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德国和日本投下的炸弹,总计约200万吨tnt。从这一粗略比较可以看出核武器库储量的庞大。

这些核武器所具有的破坏力是极其巨大的,足以摧毁地球多次。核武器的爆炸威力可以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包括大规模的破坏、放射性污染和长期的生态影响。一次核爆炸就可能导致数十万人甚至数百万人的死亡,并对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持久的伤害。 核武器的存在是对全球安全和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

从不同角度出发,核武器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1.按核装置原理结构,可分为原子弹和氢弹。

2.按投掷发射系统,可分为核导弹、核炸弹、核炮弹、核深水炸弹和核鱼雷等 。

3.按作战使用,可分为打击战略目标的战略核武器和打击战役战术目标的战术核武器,这种分类各国没有统一的标准,苏联用过“战役战术核武器”的概念,美国使用过“战区核武器”“非战略核武器”的概念。

4.按爆炸威力大小,可分为高威力核武器(百万tnt当量以上)、中等威力核武器(10万~100万吨tnt当量)和低威力核武器(小于10万吨tnt当量),但其界线也不是很严格。

核爆炸方式通常分为大气层核爆炸、水下核爆炸、地下核爆炸和高空核爆炸。

1.大气层核爆炸。按比高又可分为空中核爆炸和地面核爆炸。(见核爆炸方式)。空中核爆炸指爆心在海平面以上不足30千米、且火球不接触地面的核爆炸,可杀伤暴露和隐蔽在野战工事内的有生力量,摧毁地面和浅地下目标,对地面的放射性沾染较轻。地面核爆炸指火球与地面接触的核爆炸,可杀伤工事内的人员和摧毁地面坚固的或浅地下较坚固的目标,可造成严重的地面放射性污染。

2.水下核爆炸。指在水面下一定深度的核爆炸。所产生的强水浪和水柱,可以破坏舰船、港口等重要目标,巨浪和回落的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会严重污染爆心附近水域。

3.地下核爆炸。指地面下一定深度的核爆炸。可破坏地下爆心近处坚固的工程设施,如地下指挥中心、导弹发射井等,也可堵塞重要关卡、隘路。

4.高空核爆炸。指爆心高于海平面30千米以上的核爆炸。可毁伤一定空域内的卫星、导弹,对地面指挥控制通信系统造成破坏。核武器在空中不同高度或地(水)下不同深度爆炸时,外观景象和杀伤破坏效应差别很大。因此,作战中核爆炸方式的选择要根据作战任务、目标性质和地形、气象条件等因素来确定

假设当核大战发生,地球生物必定会毁灭吗?看了讨论报告后,董夙桦这样问李玛尼。

李玛尼略一思考,坦然地回答,“这个问题我早就思考过,我认为会造成地表的地球生物可能会大量损失,并且在持续核辐射和漫长的核冬天是难以存活。但是只要我们预防得当,那么在地下世界或者水下世界,是可以避免核弹直接攻击,可以在漫长的核冬天里存活下来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