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侃侃而谈(1 / 2)

“你说的对!”总编兴奋地一拍大腿,一副醍醐灌顶的样子:“那怎么才能把区分度做出来呢?”

“做出区分度我认为就是要突出自己的特色,突出特色的核心就是要有自己的观点,”陈耀文又是灌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继续说道:

“什么叫有自己的观点?这意思不是说让咱们新闻工作者违背客观中立的原则,而是站在客观中立的立场上经过实地调查形成有深度的见解。”

“举个例子,比如说政府出台了新的经济政策,咱们不能直接报道这些的政策的原文,更不能不经过调查就揣测说新出台的政策可能会造成什么什么样的影响。”

“咱们应该派记者去调查、去走访、去采访业内专家,再从调查的结果出发客观中立地提出自己的、有深度的观点。”

“提出的观点必须要是客观的,也要是权威的,这样才能给读者一些有用的参考。”

“这是其他报纸没有的,而咱们报纸有的,这就是特色,这就是区分度。读者订阅咱们经济报能从中真的获得一些有用的建议,他才有理由选择咱们经济报。”

陈耀文一番长篇大论后,接着又从报社市场化的浪潮之下对报纸内部的管理、版面的设计、栏目的设置、文章的编排以及发行渠道等方面谈了谈自己的理解。

谈话之中,总编不自觉地站起身来,在办公室里踱着步,然后又在陈耀文身边坐了下来,一边静静地听陈耀文说,一边用手指敲着沙发的扶手。

一边的李文玲也听得入了神,眼睛一眨不眨眼地盯着陈耀文,彷佛要从陈耀文的嘴里掏东西。

直到陈耀文端起了已经见底的茶杯,她才歉意地笑了笑,又给陈耀文的杯子续了杯水。

“就这些?”陈耀文说完了,过了好一会儿,总编才问道,彷佛有些意犹未尽。

“我这也是信嘴胡说,不妥的地方,请你不要介意。”陈耀文笑笑,算是回答。

“没什么,咱不过是闲聊,又不是开会。”总编爽朗地一笑,用手一拍沙发的扶手:

“不过,你有些想法确实和我想到一块了,我早说要这么干,可是还没最后下决心。这样,你先到会议室等一会儿,我和小李商量一下。”

陈耀文点了点头,起身又回到了会议室,大概坐了十多分钟,就见李文玲推门走了进来,陈耀文连忙起身迎了上去。

陈耀文本来觉得自己被聘用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了,但却见李文玲无奈对他摇了摇头,道:

“我本人是非常想直接给你直接聘用下来,可我们总编说我们报社太小,用不起你这个人才,还是请你另选高门。”

说着,她又歉意地笑了笑,压低了声音道:“你啊,真是太实在了,不该在我们总编面前说那么多的。你在内地可能感受没有那么明显,可是现在琼岛这边的报社都在尝试搞市场化,往绩效为王、能力为王的企业化管理方向发展,不搞论资排辈那一套了,把你招进来了...”

说着,李文玲欲言又止。

这下,陈耀文却一下子反应了过来:现在报社的市场化改革才刚刚起步,大家都对改革到底怎么改都心有顾虑。这总编分明是怕把自己招进来了,以后如果真的企业化了,自己把他总编的位置给抢了!

陈耀文没想到堂堂总编居然这么‘嫉贤妒能’,他也是第一次听说因为应聘者的能力太强而拒聘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