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近忧与远虑44(1 / 2)

‘歌里唱的是分手总在下雨天,今天看样子不行了吧?’

重生的1998年10月10日,星期六,马德离开宿舍,抬头看天,只见晴空万里、秋高气爽,连一片厚一点、黑一点的云都找不到。

昨天孟纯问他周末有没有空,他说要去看妹妹,是骗她的,其实要看的是另一个前女友,不过现在还没分。

分手送什么礼物好呢?

杭城师范学院(后来的杭城师范大学)。

“你送我一把伞干吗呀?又没下雨。”吴文君把马德新买的雨伞打开,顶在头上欣赏了一番,开开心心地说,“不过还蛮好看的,我要了!”

“想去哪里逛逛吗?”

“嗯——”吴文君努力思考了一下,“去坐空调车吧!”

她说话末尾的“吧”字,从来都不是一种询问,而是已经做出了决定,不容反对的通知。

从湖滨到灵隐的这条公交线,是杭城第一条公交线,于1922年冬,由杭城永华汽车公司开辟,承载了杭城百年的记忆。

1995年7月15日,也是这条线,507路,成了杭城公交第一条空调线路,票价3元。

杭城成为继广川、深城之后,全国第三个拥有空调公交车的城市,比沪海还要早。

那时,许多市民为了坐一趟空调车,还特地乘别的公交车,甚至坐出租车,跑到湖滨去体验一把。

一时间,不仅这条线路是旅游线,就连坐车本身,都成了一个旅游项目。

三年来,空调公交车的数量一直在增加,但前期比较缓慢,目前线路还不算多。

这个“旅游项目”仍然具有一定的可玩性。

随着城市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空调车正在投入运行。

就在今年4月28日,继507路之后,又开辟了一条新的环线——K56路,共投入36辆空调公交车,这也标志着杭城公交正式进入了空调车时代。

到2004年,全市运营空调公交车将会超过2000辆。

到2010年,杭城就会出现第一个装有空调的封闭式公交车站。不只是坐车有空调,连等车都有空调,放眼全国都首屈一指。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两人换了两趟车,看了不少早就看腻了的风景名胜,最后来到河坊街吃小吃。

著名的“清河坊四拐角”——孔凤春香粉店、宓大昌烟店、万隆火腿庄、张允升帽庄,最是瞩目,可绝对称不上宏伟、雅观。

一面墙上巨大的“胡庆余堂国药号”七个毛笔字苍劲有力,不过在周遭破败的景象中,其实挺突兀的。

除此之外,张小泉剪刀、叶种徳、方回春堂等好多叫得上名字的百年老字号也都出自这里。

还有胡雪岩故居和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也是凡到此一游必打卡的景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