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魔鬼藏在细节里(1 / 2)

丁腾鹤站在后面观看,只见马德操作熟练,鼠标点得哒哒响,各种快捷键也烂熟于心,全程根本不用低头看手,简直惊掉了他的下巴。

“行啊!马德,电脑用得这么溜,什么时候偷学的?我们都被你骗了!你要是去我们培训班应聘,起码给你三千,不,至少四千工资!”

“效果如何?”马德对软件操作水平的突飞猛进不做解释,只问对方对画面的看法。

丁腾鹤拿出自己最挑剔的眼光,也找不出任何不妥。

视觉设计上的事,水平高低就体现在细节上,类似的版式和字体,右手间距稍稍调整一点,位置稍稍错落一点,边角稍稍改动一点,就是死板和灵动、中规中矩与赏心悦目的区别。

“行啊!”他的词汇不丰富,还是老一句,“就这么几个字,你排得很有灵气啊,孟老板绝对满意!现在吧……”

他又开始挠头,哗哗飞雪,“现在我觉得,你真值一百!一个小广告都让你做成这样,那后面,客户要是让你做VI、做海报,还有产品包装什么的,你得收多少钱?几千?还是……一万?”

马德转身拍拍他的肚子,就当是拍头了,意味深长地说:“鹤儿,你的想象力还是匮乏啊!”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中国广告业和平面设计的黄金时代。

抛开影视广告制作不谈,只说做平面,一套VI收费几十万、上百万的案例,比比皆是。

有时候仅仅是改个商标,微调一下圆角,换个字体就是几百万。

合成一张富有冲击力的海报,也常有高达十万、二十万的收费案例。

当然,能值这个价位的,也必须是名头响亮的大乙方。

倒不完全是因为客户人傻钱多好骗,也是那个时代野蛮生长、供不应求的市场真实表现。

这种情况到了九十年代末,就已经越来越少见了。

原因也很简单。

一是客户们已经经过了十多年的教育,懂得了这个行当的技术含量和实际价值究竟该怎么判断,那些国际4A培养出来的大批优秀品牌专家、设计专家,很多进入了甲方工作,也自然让智力劳动的成本变得不那么神秘。

二是广告从业者数量的年年暴增,竞争激烈,红利时代过去,自然要回归理性,暴利不复存在,慢慢只能赚个辛苦加班的钱。

完全是正常的市场规律。

当下,1998年到2004年间,差不多是这个阶段的收尾。

只要马德能快速做到一定规模,拿出几个顶呱呱的成功案例,打响知名度,像丁腾鹤说的VI、海报、系列包装,收个一二十万,可以说是毫无悬念的。

运气好接到500强大客户的单子,单项目一两百万,年度服务费四五百万,也不是没有可能。

媒介投放的佣金,那就另算了,更是大头中的大头。

从现在算起,到明年差不多快毕业的时间,还有八九个月,要从小广告做到那一步,还有十万八千里路要走。

九点来钟,其他室友们陆陆续续回来了。

唯有蓝风彻夜未归,也许去洗头房发泄了一通,然后跑去网吧在再宣泄一通宵,毕竟当键盘侠的成本最低。

10月6日星期二,一大早,宿舍电话铃就响了。

玄宇嘴里骂着“席八儿”,从被窝里钻出来,把手伸进内裤里,一边抠屁股蛋子,一边去接电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