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陆元新的小心思47(1 / 2)

顾清想了想,这份稿子的一些细节还需要再优化一下,原先是之前为了知县保龙脉才禁止烧灰,可以做一些小的改动。

其实在古代的树木只会比现代的更稀少,看似山很多,实际上都是地主圈的地老百姓去砍了,可是要剁手剁脚的。

哪怕县里头是在树木这块的资源也比较少,毕竟在古代造纸可是天价,现在也只能说是好转了不少,纸的数量还是没有那么充沛。

至于这本书的书名就按照原著的来吧,松州县那边对稿件并没有这么多要求,只要是带了茶文化就行。

原著的内容有二十多万字,分别讲了不同的小事件,而这只是其中的短短一小部分,大明档案馆的前世今生这个段位占比较大。

通过一小段短短的史料引申出无限剧情马伯庸最擅长的就是这个。

顾清在稿纸上面写道:明万历年间,原本平静的松州县被一封突如其来的信件所打破,近些年来,松州县竟无一人中科举。

当地的知县认为松州县无人中科举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私塾的覆盖率太少。

同时应该多整理一片田地用来种植制作纸张的树木,于是当地知县就把目光放到了只是经济作物的茶田上面,并跟当地的茶农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斗争…

顾清花了一晚上的时间修改才把他想要修改的内容改完,从柜子里面取出一张邮票,写上了《延河》的地址,顺便再带上了路遥。

新稿子投《延河》和下本稿子再换一个试试看《当代》什么的。

顾清迫不及待地将信件塞到了邮箱里面,然后把房间里面的灯火掐灭躺在床上。

他现在在想路遥会对他的这份稿子做出什么样的点评。

要等路遥看到稿子得需要几天时间,毕竟这燕京城和《延河》之间可是隔了不少距离!

四月份,《延河》编辑部。

路遥吃完了面条看着顾清寄来的稿子,一脸的兴奋,这家伙也不问他说了这么多话终于肯给他投稿子了。

只是上回放在那里不少报纸,那些报纸得花不少钱,这回得要他顺便一起拿过来。

“这回的稿件数量不是很多,估摸着字数有个两三万,虽然没有《西安的荔枝》篇幅那么大,但是也能算是一个中篇了。”

短篇就是几千字那种伤痕就是非常典型的,中篇一般就是几万字,长篇是六万到十万,这个字数期间如果内容相对简单的话也不算是长篇。

茅盾文学奖的最低评判标准字数是十三万以上,能摆在里面的作品都是妥妥的长篇,周克芹写的那一本是最短的。

路遥看文的方式先是简单的看一下框架和节奏,然后再进行细看,评价有一本书有没有价值它的框架也是很重要。

然后针对全文给出尽可能,详尽可能细的修改意见,然后再一个就是人物,情感等细节,最后才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瑕疵。

“上回写的唐朝,现在改回明朝了,我记得他有一本《南明史》讲述的起点是明朝灭亡以后,那本应该是算在清朝的。”

“三本不同朝代的,这也才不到一个月时间,真想把这家伙的脑壳敲开看看是用什么装的,创作无瓶颈期的。”

“但是毫无意外这本又是一本好文,就是一些瑕疵,得好好改改,这家伙可是让他占着便宜了,要是寻常作者就给他一封信让他过来了。”

“看在咱们俩关系好一点的份上,明天打个电话过去,商量商量,我这里帮他再修一下,就这么定稿算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