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朱琳50(1 / 2)

顾清分了一根烟过去,“余烨同志我来就是想问问关于稿子的事情,我认为这一本书的一些细节还是值得商榷的。”

余桦闻言把早就写好的稿子拿了出来,有了这一份大纲初稿几乎已经完全没用了,得从头开始写罗列细纲,添加新的细节。

不过余华不仅有耐心,而且还有努力刚吃完饭,他就拿着大纲开始琢磨了起来他现在已经写了四千字左右。

《许三观卖血记》的整体也才11.7万字,四千字的细纲已经足够用了,虽然跟原来的作品有一点差距,但是倒是也没差太多。

顾清接过大纲简单的看了一眼,《许三观卖血记》本来就是余烨的作品,细纲经过这么一扩展,已经有了初期的一些悲惨的苗头。

还好最起码结局是光明的,顾清给他的是第三版已经少去很多内容了,应该不至于有机会能够说出那一句名言吧。

“我觉得这本书关于人性这方面的描写可以细致点,这便是实体文学的一种魅力,通过一小篇简短的文字来带动读者的情绪。”

“读者细读便能从中获得价值观,而且核心得是一种正能量的价值观,比如沈从文的作品里面任何人物都有一种真善美。”

余烨皱了皱眉,随后豁然开朗,尽管文中的配角看着充满了悲观,但是细读还能够看到一抹希望,结局也有一线生机。

这是一种跟伤痕等作品截然不同的新风格,伤痕等作品主要注重的是知青,也就是新时代的文人,里面的干货就比较少。

而且他们的笔墨不会花在一些普通百姓上面,在这一点上面跟寻根文学拉开了差距,很多作品内容看着有一种在宣泄戾气的味道。

顾清编辑这是在人物的伤痛剧情里面写出一点希望来?

余烨刚想说什么的时候,顾清却已经拿着《南明史》的底稿开始写起来,他这一回来了除了帮助余烨写出《许三观卖血记》。

以后也是在为自己创造《南明史》寻找《南明史》的整体内容是悲观的,不过顾清觉得这种特点还不够,对于细节的描写得优化。

余烨把刚才偶然间涌现出来的灵感记在了纸上,强行按耐住想要去写文的冲动对着眼前的顾清问道:

“顾清同志!这是《西安的荔枝》之后的内容还是新书?西安的荔枝这么多人看有没有续写内容的想法。”

续写内容?

顾清摇了摇头,手里面的内容多的去了,可不想把一本《西安的荔枝》写成五本的内容,他可不想让文中的主角冲着老友喊:

复活吧,我的老友!

啧啧!这场面想想都尴尬,再者说那是历史小说,又不是历史架空,在这除了这内容长了读者也不一定会爱看。

“这是我的新书他叫《南明史》你今天应该能在报纸上面买到了,目前只发了第一章节全文一共是十个章节。”

顾清把《南明史》的稿子推了出去,余烨看的文学作品居多,看这种严谨型的历史很少,不过这种稿子应该不会有让人气愤的点。

以顾清的风格应该会讲一些关于小人物的事情,然后再给枯燥乏味的历史添加一些有趣的人设,《西安的荔枝》就是这么写的。

余烨虽然心里面这么想,但是在翻开稿子的那一刻,心态却完全发生了变化,这稿子看着竟然有一种绝望感出现。

“这南明局势看似三国争霸,实际上不过就是稍微好一点的成功罢了!你这本书的评价倒是客观,算得上是另一种闯王了!”

“没想到堂堂大明,到了最后竟然还需要农民军来救国抵抗清军成也农民,扮演农民,围绕着一整个王朝来运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