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领头羊(1 / 2)

陆元新继续道:“现在既然《西安的荔枝》能够爆火,我们打算以你的历史作品为核心,吸引一些其他的作者共同形成新市场。”

“在你的前面已经有《李自成》这部优秀作品,不过两者并不冲突,你可以紧随其后,通俗不通俗的都可以,但至少不能像正史那么乏味。”

“到时候燕京文艺将会集中手里面的资源来推广你的书,你现在什么想法?”

“等会再说。”顾清被冻的一哆嗦,刚出门一阵寒意便从外面席卷而来,刚才炭火带来的温暖已经消失。

北方的天气相对于南方来说寒冷不少,江南的雪每隔几年才能下一次,而燕京的冰却是时常能够见到。

好歹绿色的军大衣虽然大众化了一点,但是穿在身上特别的暖和,顾不上接陆元新的话,赶忙跑到了编辑部关上门,才感觉好了很多。

要是有个空调的话该多好,虽然世界上第一台空调开利空调已经于1907年诞生了,大批量使用是上个世纪中世纪开始。

至于正式的大批量安装,比二十年开始了,据说在华国以外的地方印度等地区空调多还是奢侈品。

顾清在进之前取了一些自己的信件,又整整一袋,有不少都是读者的。

顾清本身就是很喜欢看评论的人,这些信件算得上是对《西安的荔枝》的第一条评论,他自然会高强度关注。

对于他来说,这种信件就相当于盲盒一样,时好时坏的。

有很多种读者的想法,看着很有意思,如果总是差评的话,也会影响他的写作。

写作终归是吃心境的,穷小子变为富豪的桥段,经常会在龙场悟道的作者上面发声。

当然他们再怎么说应该不会寄刀片过来,这年头的读者比较温和,而且刀片毕竟是铁也挺贵的。

这也勉勉强强算是这年代文学创作的一大好处。

陆元新这袋子里面也揣了不少的信件,对于编辑来说,每天的任务就是审稿,而且要在稿子上面灌输自己的心血。

不是随便看一眼就行了的,当然这样的话工作量就不会太大。

顾清将棉衣上面的雪抖落下来,开口道:“这是好事有第一本书作为基础,然后我只要专门写历史方面的专著。”

“做好这个领头羊让这个赛道有肉吃就会有无数的小虾米主动跟上来,任何作品第一步得先是投放到市场。”

“不能故作清高,一定要将眼光放向市场,让作品得到市场的验证,群众的认可,而不仅限于作协,各种评奖等头衔。”

“有市场的文学不一定是优质的文学,但是没有市场的文学一定不是优质的文学,因为他们的思想始终落后了半截。”

“就为了拿个奖,过度的放大苦难,不过也能理解,毕竟不仅是外国的月亮圆,外国的奖金也很亮眼。”

当然顾清这个领头羊指的不是史学四大家吕恩勉他们,只是特指当前这个年代。

史学四大家出生的时间早,而且现在就已经桃李满天下,重生者的身份都占据不了太多优势。

“顾清等一等别说这么快,我还没听清。”陆元新听了以后意识到这观点并没那么简单,赶紧拿了一套纸笔这示意顾清继续说下去。

“你讲的观点很有哲理,看起来挺有思想觉悟的样子,很好奇你经历了什么才能有这种感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