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李光弼出山【2】153(1 / 2)

第二日,晨曦刚起,唐军营中便响起一阵“轰隆隆”的战鼓之声。在这巨大声响之中,郭子仪骑在一匹高头骏马之上,微风拂过他花白的胡须,引的胡须一阵飘然。

待这一通鼓罢,这位老帅猛一挥手,数万军马拔寨而起,顿时大地之上车马嘶鸣之音,响彻天际。朔方军在郭子仪率领之下,走出老远,在他们的背后的山坡之上,却也有一个老者满含热泪,骑在一匹黄彪马上,注目着这支离去的军队。

良久之后,待朔方军远的连影子都看不见时,站在老者旁边的一位偏将这才附身到老者身边道:“李大人,郭帅已经走远了,咱们是不是也该开拔了?”

李光弼轻“哦”了一声,抹了抹眼角的泪花,转过头来,说道:“对,咱们也该走了。郭帅如此信任我李光弼,若是我不干出点成绩出来却如何对的起他老人家。”这话像是对周围众偏将说的,也像是李光弼自言自语。

时间不大,又一阵战鼓“轰隆隆”响起,一面大大的旗帜高高竖起,那旗帜上面一个大大的“李”字顺风招展。在这“李”字旗的引领之下,这支万余人的唐军精兵,整齐的朝着与朔方军相反的方向行进而去。

郭子仪看的没错,李光弼是有大报复的人。前番郭子仪凭借手中四万朔方军拿下云中和马邑。李光弼在心中也早已经盘算好,要凭手中这万人军马,要干出比郭子仪更大的动静出来。经过深思熟虑,他将目光锁定在了常山郡一带。

常山郡位于要冲(今河北正定一带)。此郡刚好处于叛军南、北的要害之处。若是常山郡被唐军占领,那么叛军的后路便被切断,换而言之,安禄山的喉咙口便会被插上一刀。到那时,如果唐军将此卡口卡死,然后与潼关大军南北夹击,安禄山将腹背受敌,两面不可兼顾,处于被动之地。故而常山郡在唐军与大燕军的作战地图上,都是落用大大的红色标记。

这一日,李光弼率领麾下万余人马,到达常山城下。是时,大燕军主帅史思明早已经获得消息,率领麾下两万军马星夜赶往常山城来营救。由于李光弼进军神速,常山城里,大燕军并无多少军马,只有区区千余团练军留在常山城内。

团练军其实就是一帮乌合之众,他们是由当地有钱人家的家丁组织起来的一支零散的队伍。平日里这帮人鱼肉当地百姓,战时就是干一些搬搬辎重杂物,充些人头的活计。

常山城里的这些地主老财,听闻李光弼率一万唐军精兵来攻常山城,早是吓破了胆子。团练人少战斗力差是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他们这些团练兵都是为安禄山所用。论起来,他们这都是要论谋反之罪的,那是要灭九族的重罪。

算起来,这些人也是当时为形式所迫。安禄山起兵那些日子,官军一路连连败退,丢了大半个江山。这些地主老财,家大业大,根本没有时间来转移家产。故而大部分人就稀里糊涂的受了安禄山的逼迫,加入了安禄山的团练组织,这才得以保命。

安禄山一开始风头正胜,这帮地主老财本以为安禄山十有八九会得了天下。岂料,千算万算,没有算到。安禄山得了洛阳之后,兵马在潼关城前屡屡受挫。朔方军只短短十几日的工夫便得了云山、马邑。现在又兵临常山城下。

唐军精兵,人数还是常山团练军的数倍。破城,基本上就是一顿饭的事情。这些地主老财们的心头甚不糊涂。顿时一股莫大的恐惧,笼罩在每个团练兵的心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