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两年9(1 / 1)

又是一年秋迎雪,谁知枫叶落满山。

两年,又是两年过去了,转眼小映娥已然长成了九岁的姑娘,依旧是两个辫子,辫子黑黑的,洗的很干净,两边各用一绺子红布条子绑着,很对称的垂在肩上。上身一件红布衫,但看起来已经穿了多年,颜色有点发暗,没有人知道,这件衣服是哪里来的,是映娥妈妈的亦或是其她人给的也说不定,总之,不太合身,深灰色的裤子,被风吹的晃动着,看起来着实有些单薄,一双黑色的布鞋,脚面上有一条锁绳系在一侧,她就这样站门前沟边的柴垛旁望着山的尽头。除了长大了,长高了,脸上褪去了两年前的稚嫩之外,红脸蛋却越发明显,眼神中似是多了一缕说不出的忧郁和成熟。

两年,可以很单调,简单到对映娥来说,时间是一天一天过完的。

她喜欢睡懒觉,但总是在母亲两字短句中爬起来。“睡着”,他早已习惯这样的唤醒模式,或是不做回应,或是轻羞一笑,揉揉双眼。起来之后,一如既往的凉水洗脸,弟弟还小,总是会多睡一阵子,这给了她一点扫院子的时间,西北风沙大,黄土高原上土也多,扫完院子,窑洞里也要大致再扫一下,洗脸水往院子里一撒,吸收点土气。当弟弟醒来,给弟弟穿好衣服和鞋子,特意用水壶里不多的热水,湿了毛巾,给弟弟搽一下脸,就进入了陪弟弟的时光,其中拉屎擦屁股之类的,也习以为常。再抽空拌点麸皮,倒进猪槽,再看看鸡下单了没有。时间差不多,将弟弟用一根布条接起的绳子,拴在炕根墙上的铁环上,她不时过去逗逗弟弟。起锅烧水,水开灌满两个暖水瓶,一锅不知是啥品种的各种豆子伴着玉米榛子熬成稀饭,再从一口黑缸里取出提前晒好的萝卜干放在碟子里,再将昨天没用完的细线椒切一碟子,每次切完,她总是被辣的流眼泪,却总是会认真把手搓洗几遍,怕是不小心辣到弟弟。馍馍,米汤,小菜,构成了家里的第一顿饭,当所有人吃完,洗洗涮涮,中午自是等弟弟玩累,便哄着睡着,如有未细的衣裳,这是个好时候,若没有,便抽空做着鞋垫。等到晌午,她会给家里人做面吃,她总会干的汤的换着样。父亲有事下午还下地,或是放牛,晚上回来,她习惯性端两个馍馍,两三根根辣子送过去。

夜幕降临,她总会站在柴垛旁发呆。两年可以斗转星移,世事变迁。

经历了那个最黑暗的时期,告别了大锅饭,告别了那个战战兢兢活着的年代。映娥的父亲在院子里又开了一口窑洞,是专门用来存放粮食和农具的,院外开了一口小一点的牛窑,用来养牛,猪圈鸡窝,自是比较简单的了。大家似乎都充满了干劲,一个劲的努力,告别缺衣少食的日子。可也就是在这两年,本就身体不好的奶奶永远离开了小映娥。奶奶走之前,教会映娥做鞋子鞋垫,怎么做衣服,还没来的及全教会,奶奶是躺了三天才走的,三天总是一阵清醒,一整糊涂地说了很多,到最后,还是紧紧攥着映娥的手。映娥在灵堂守了三天,有几次都睡着在地上,直到最后出殡,才在悲伤的唢呐声的掩盖下,哭成了泪人,她失去的不只是奶奶,更是这个世上上,最宠她,最知道她的人。

也是在这两年中,无论家里谁上学放学,映娥都不再羡慕,也不再嫉妒,她似乎慢慢接受了她在家庭中存在的意义,她也在日复一日中,失去了对上学的憧憬,对未来的希望,对,她彻底死心了,她的心门关上了,不知何时,会有光照来,让她感到温暖,重拾希望。

又是一年秋迎雪,谁知枫叶落满山。

两年,又是两年过去了,转眼小映娥已然长成了九岁的姑娘,依旧是两个辫子,辫子黑黑的,洗的很干净,两边各用一绺子红布条子绑着,很对称的垂在肩上。上身一件红布衫,但看起来已经穿了多年,颜色有点发暗,没有人知道,这件衣服是哪里来的,是映娥妈妈的亦或是其她人给的也说不定,总之,不太合身,深灰色的裤子,被风吹的晃动着,看起来着实有些单薄,一双黑色的布鞋,脚面上有一条锁绳系在一侧,她就这样站门前沟边的柴垛旁望着山的尽头。除了长大了,长高了,脸上褪去了两年前的稚嫩之外,红脸蛋却越发明显,眼神中似是多了一缕说不出的忧郁和成熟。

两年,可以很单调,简单到对映娥来说,时间是一天一天过完的。

她喜欢睡懒觉,但总是在母亲两字短句中爬起来。“睡着”,他早已习惯这样的唤醒模式,或是不做回应,或是轻羞一笑,揉揉双眼。起来之后,一如既往的凉水洗脸,弟弟还小,总是会多睡一阵子,这给了她一点扫院子的时间,西北风沙大,黄土高原上土也多,扫完院子,窑洞里也要大致再扫一下,洗脸水往院子里一撒,吸收点土气。当弟弟醒来,给弟弟穿好衣服和鞋子,特意用水壶里不多的热水,湿了毛巾,给弟弟搽一下脸,就进入了陪弟弟的时光,其中拉屎擦屁股之类的,也习以为常。再抽空拌点麸皮,倒进猪槽,再看看鸡下单了没有。时间差不多,将弟弟用一根布条接起的绳子,拴在炕根墙上的铁环上,她不时过去逗逗弟弟。起锅烧水,水开灌满两个暖水瓶,一锅不知是啥品种的各种豆子伴着玉米榛子熬成稀饭,再从一口黑缸里取出提前晒好的萝卜干放在碟子里,再将昨天没用完的细线椒切一碟子,每次切完,她总是被辣的流眼泪,却总是会认真把手搓洗几遍,怕是不小心辣到弟弟。馍馍,米汤,小菜,构成了家里的第一顿饭,当所有人吃完,洗洗涮涮,中午自是等弟弟玩累,便哄着睡着,如有未细的衣裳,这是个好时候,若没有,便抽空做着鞋垫。等到晌午,她会给家里人做面吃,她总会干的汤的换着样。父亲有事下午还下地,或是放牛,晚上回来,她习惯性端两个馍馍,两三根根辣子送过去。

夜幕降临,她总会站在柴垛旁发呆。两年可以斗转星移,世事变迁。

经历了那个最黑暗的时期,告别了大锅饭,告别了那个战战兢兢活着的年代。映娥的父亲在院子里又开了一口窑洞,是专门用来存放粮食和农具的,院外开了一口小一点的牛窑,用来养牛,猪圈鸡窝,自是比较简单的了。大家似乎都充满了干劲,一个劲的努力,告别缺衣少食的日子。可也就是在这两年,本就身体不好的奶奶永远离开了小映娥。奶奶走之前,教会映娥做鞋子鞋垫,怎么做衣服,还没来的及全教会,奶奶是躺了三天才走的,三天总是一阵清醒,一整糊涂地说了很多,到最后,还是紧紧攥着映娥的手。映娥在灵堂守了三天,有几次都睡着在地上,直到最后出殡,才在悲伤的唢呐声的掩盖下,哭成了泪人,她失去的不只是奶奶,更是这个世上上,最宠她,最知道她的人。

也是在这两年中,无论家里谁上学放学,映娥都不再羡慕,也不再嫉妒,她似乎慢慢接受了她在家庭中存在的意义,她也在日复一日中,失去了对上学的憧憬,对未来的希望,对,她彻底死心了,她的心门关上了,不知何时,会有光照来,让她感到温暖,重拾希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