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朱才16(1 / 2)

周围的众人闻言都好奇的过来试了试,无人能像典韦那般轻松使用,都纷纷惊叹起典韦的神力。

“此双戟左重30余斤,右戟40余斤。”典韦平复心绪,接过双戟顺势舞了一番。

只见他拿着双戟挥舞起来如同一股旋风,呼呼地风声凄厉,让人胆寒。看不清楚人影和戟影,只是看着就让人生不出反抗之心,只想立马逃跑。

众人都围住张安惊恐的看着典韦,哪怕知道这是自己人也有些手脚发软,满身冷汗。

张安见此暗叹道,真是一个人形自走的收割机啊,试想当典韦那高大健壮的身子穿着重甲,拿着双戟在战场人杀人如割草,己方的士气该有多大的提升,而对敌人来说那真是噩梦,只想远离这大凶之人。

“典君的武力超过了我的想象,想来霸王之勇就是如此吧?”

众人闻言都纷纷赞同。

“张君过奖了。”典韦听张安说他的武勇和项羽一样,心情非常欢畅。

收拾好行装后,众人帮典韦修发剃须,从行李内拿出了新衣给典韦换上,再看这典韦果然不凡。

魁梧伟岸大丈夫,面怀忠义照千古。

众人都纷纷上前见礼,表示倾慕之情。

“典君,不知你可有表字?”

典韦摇头道:“阿翁早亡,这些年来我到处厮混荒废时光,没有表字。”

“小弟心中有一个字不知道能不能送给典君?”

典韦闻言大喜道:“是何字?”

“恒坚,典君将来会是我们百姓黔首最坚实的护盾,所以我想起了这个字,不知道你看可行吗?”

“恒坚”典韦反复念道。“恒坚,我很喜欢,就当如此啊。”

众人见典韦同意,都非常欢喜,又重新上前行礼,称呼典韦为恒坚兄。

众人准备妥当后再度上路,经商议他们准备先去北边的酸枣,然后坐船从黄河顺流东行去顿丘。

水运张安非常的重视,他很希望能找到一批这方面的人才。因为他将来准备去扬州发展,想要带着这么多人走陆路过去很不容易,可如果能走水路就方便多了。

从襄邑这里去酸枣大概有百来里,他们花了三天就到了。自从有典韦加入队伍后张安的安全感大增,行路不再那么保守,他们每天行路30-40里,路上在野外露营也不惧怕。一路无话。

到酸枣后他们略做休整接着北上来到了黄河边的南燕县,在此寻找到了一艘去东郡濮阳的船,商议后他们搭乘此船用时七天来到了濮阳。

这濮阳是大城,城墙边长有近20里,宽8米高6米,整个城池大约有4平方公里大小。

张安看着壮观的濮阳城池对众人感叹道:“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这样的城池想要攻打下来要死多少人啊!”

他想起前世曹操和吕布曾在此展开大战,当时吕布占据濮阳,曹操是进攻方,最终曹操大败。

众人进了城池后找了家谒舍安顿下来,饱餐一顿后各自休息,一夜无话。

第二日,张安让张达等四人去采买物资,然后自己和典韦四人在濮阳城打探消息。

他们先是在濮阳城转悠了一上午,观察了一下城池的状况,濮阳有三个交易商市,分别是西市,东市,南市。其中东南两市靠近黄河,比较繁华。整个城市人口张安预估在3万以上。

到了中午他们找了家酒舍吃些东西顺带探听消息。张安留心听了下众人的谈话,主要都是在说干旱的事情,每个人都忧心忡忡,如今已经2个来月都没有下过雨。

还有些就是抱怨物价的问题,现在在乡里的人还能自产自足,这些城市人口基本回到以物易物的时代了,钱币贬值的太过严重,需要用推车装着钱去买粮食,而花去的钱比麦粟还要重。像张安他们这一路基本就是用布帛和银子来交易付账的。

这几年天灾人祸太多,朝廷换三公比百姓换衣服还勤快,大家对此已经麻木免疫已经没什么好说的了。

张安看到酒舍内有个商贾谈吐不俗,十分面善,当下心生好感,就上前去见礼。

“见过先生,小子相扰了。”

“无妨,不知足下有何指教?”这商贾见了张安来的突然也不慌张,很是自然的接话。

“小子姓张,是从豫州颍川郡来的,今日初次来到濮阳。以前在家乡就经常听人说东郡这里人杰地灵,小子心中十分倾慕。只可惜我初来乍到不认识什么人,所以想请先生跟我等说说这东郡的俊杰奇事。”

“如果先生不嫌弃我们鲁莽冒失,请你来我们这边就做,我们会奉上好酒好肉款待你。”

这商贾听了此话以为张安是个世家子,当下态度立马客气谦卑。

“张君愿意和我这等下贱之人交谈是我的荣幸,不敢辞。”

当下这商贾就和张安等四人同坐共谈。

“敢问先生尊姓?”

“不敢当,不敢当,张君万勿叫我先生。鄙人姓朱,叫我老朱就好,哈哈。”说完自己先哈哈大笑了起来。

张安众人见此都是莞尔一笑,感觉这人很是风趣。

“朱兄雅量,请饮此杯。”张安敬了一番后就向这商贾问起来东郡的名人奇士。

这人消息十分灵通,不光知道濮阳本地之事,就连周边乡县也都说的头头是道。

听了一番后,张安果然听到了很多熟悉名人,比如刘岱,他如今就是东郡的太守。还有那乔瑁就是兖州刺史。

听到这两人如今的消息张安一愣,因为将来诸侯讨董的时候这俩人的位置调换了过来,刘岱成了刺史,桥瑁成了郡守,后来俩人矛盾严重,最后闹到互相攻杀,刘岱杀了桥瑁。

想到这里张安不由感叹这两人真是孽缘啊,想必后来的果就是如今种下的吧。

还听闻了东武阳人陈宫,传言他为人正直,才干非凡,如今很是有名,是如今东郡首屈一指的年轻名士。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