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芍陂21(1 / 2)

在护卫队方面,典韦,乐进,潘璋他们快速适应了大树里的队伍情况,在平日的训练中很快脱颖而出,获得了士卒的认可。

在段石头主动跟张安说明情况后,他们把大树里目前的200人队伍分成4个分队,典韦,乐进,潘璋,张达四人各领50人,让他们成为曲长,人员等以后再慢慢补充,先把建制框架搭起来。而张达这50人主要是用来护卫商队等日常事宜,将来就是张安自己的卫队。

时光匆匆,一晃眼已经过了3个多月。

这日张安正在家中读书,突然听人来报朱才回来了。张安闻言连忙安排人员去迎接。

看着浩浩荡荡的船队停泊在渡口,众人都感到震撼。

整个船队有近30艘船,其中最大的大船有7艘,长约有12米,宽约6米,高约5米。能载2000多人,能运输50吨的货物。还有其他的大小船只二十多艘。

“良骥,怎么会有这么多船和你一同来此?”张安见到朱才连忙问道。这么大规模的船队让他有些始料不及,想必会惊动不少人。

“安君,我去了那边以后发现果然如你们所言,那边的粮秣颇丰也非常愿意交易。”他顿了顿一脸喜悦的继续说道。

“我带去的酒水,农具,书籍在那边十分好卖,有一何氏大族直接把我货物全包了,还派遣商队跟我一同返回,准备也在中原售卖粮草。”

朱才指着那些船只说道。

“安君你看,那些船只都是那何氏的。”

“何氏?”张安默念道,这是前世他没有听过的名字。“良骥,这何氏是什么底细你可知道?”

“安君,这何氏据传是战国七雄韩国的王族后裔,当初秦统一天下就迁居到了庐江隐居,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了当地的大族,历史上出过好几个郡守。”

“又是一个世家豪强啊。”张安在心中暗道。

“良骥,这何氏在当地的风评如何?”

“据传闻他们这一家淡泊功名,在民间的口碑很好。”

张安闻言若有所思,然后拍了拍朱才的手臂说道:

“良骥,你此行辛苦了。我们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接风宴。”

当下张安引着朱才等人回到村里,他见何氏一伙来了十多人,为首三人穿着长袍革带,衣服做工考究花纹精美。

经闲谈了解到这何氏三人分别叫何玉,何群,何景。这何玉就是那为首之人,30来岁左右,面容清俊。此人的态度到很是和善,不停的问东问西,让张安一时摸不透他们的意图,而且他们隐私颇多,也就不咸不淡的干聊了会,不久后何氏几人就告辞离去。

只剩下熟人后,一时间觥筹交错热闹非凡。

当晚,张安几人私下再聚,张安细问了朱才芍陂那边的情况,结果事情和他的预想天差地别。

“安君,那芍陂如今很是荒废,现在那里只有一些流民过活,寿春的官府也不太在意那边。”

接着朱才把探听到的详细情况都说了,原来如今的芍陂在汉初就荒废了,只在公元85年在太守王景的带领下繁荣过一段时间。但因为后来没有修治就又慢慢荒废了,到了如今那边已经还原成了一片大自然的原野。

众人听闻此话一时间面面相觑,喜忧掺杂。

“看来这芍陂虽然能活人千万,但却是如夫人般需要好生照顾才行啊!”戏志才见气氛凝重,就出言调笑了起来。

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志才所言不错,这芍陂本来是一块宝地,可因为官府的懈怠让此地变成了废地,但我相信今后在我等的手上,它必然会成为随侯珠般的珍宝。”张安坚定的说道。这随侯珠是与和氏璧齐名的珍宝。

“本来我们还准备和那边的世家豪强做一番争夺,谁想这等宝地被他们视若粪土,可叹,可叹!可如今那边既然还是荒地就不用这样了,志才你看我们是否立马派人过去开荒准备呢?”张安接着问道。

“仲定,我愿意带人过去把芍陂变废为宝。”戏志才立马回道。

张安愣了一下,他心里马上就想拒绝,因为戏志才一直是他身边最智慧的人,他已经开始习惯有事就询问戏志才的意见了。这时听说要分开,自然十分不舍。可理智告诉他,除了戏志才没有其他人能胜任此事了。

“哎~志才你此去一样要保重啊。”说着他看向乐进道:“文谦,不知道可愿和志才一起前往芍陂?”

乐进闻言立马答道:“进愿往,必然保护戏君安危,请仲定放心。”

当下众人商议了去那边需要做的准备,最终决定让戏志才先带400户青壮过去,然后乐进带领兵卒100人。再配备好各种工匠和粮秣物资,等下趟朱才再去扬州一起乘船过去。

事定以后整个大树里就像一台机器高速的运转了起来,先是准备好了200万斤粮秣可供他们吃上4年,张安等人觉得戏志才到那边要多多招纳流民和山民,这样不光可以提高开荒的速度,还能壮大自身的势力。

然后就是准备了一百多套甲胄和相应的武器,这种甲胄是皮革和铁片鞣制而成,到了那边只要不遇到正规军想必可以以一当十。

再就是各种农具和各种配套设施,张安准备让戏志才正式使用曲辕犁和各种水车来方便开荒。当他带着戏志才等人看了这些新式的工具后,众人都惊喜非常,觉得开荒的把握又大了不少。

而关于种子,众人商量决定刚开始还是以粟麦为主,因为冒然转种水稻变数太大,还是应该徐徐图之,更重要的是现在水稻还在交州,还没有得到,这事也需要让戏志才和朱才慢慢施为。

但耕牛等畜力就实在没有什么好办法了,这些在大树里都不多,只能让朱才尽量采购运送过去,然后等戏志才在那边见机行事。

最后张安问道:“我看这何氏颇为富裕,良骥你看我们能从他们那边买些船只吗?”

朱才认真的想了想后道:“如今这何氏对商贾之事很是看重,想要购买船只怕不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