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日食(1 / 2)

公元178年二月。长社县大树村。

12岁的张安正在地里忙活,如今的他个头已经到了张大叶的肩头,有了近一米六的身高,身形修长,麦色的皮肤,看起来很是健康精神。

这时原本明亮的阳光忽然变暗,周围的人纷纷惊呼,指着天空手舞足蹈。张安抬头看向太阳,只见原本明亮浑圆的太阳突然从周边开始被黑暗吞噬,一点点缓慢却不可阻挡。原来是日食。

张大叶和张成奔了过来。“日食了,日食了。”他们惊恐的呼喊着,充满了不安。在古人淳朴的思想观念中,太阳是神圣的。如今看到太阳被黑暗淹没,那就是太阳被吃掉了,没有阳光就不能耕种就不能生存,不亚于天塌。

张安看着阿翁和大兄拿着石头卖力的敲击以发出声音来试图驱散黑暗,也有些不知所措。他虽然明白这是正常的天文现象,只是因为星体运行的重合导致,但这无法言说。这是一次日全食,太阳完全被黑暗遮盖,周围一片黑暗,众人都惊恐不已。

“阿翁你看,太阳还在发光。”张安大喊道。众人听了张安的话纷纷看向了太阳。

“在发光,在发光”有人喊道。混乱逐渐消失,大家发现太阳确实仍然在发光,渐渐地冷静了下来。

一刻钟后,遮蔽太阳的黑暗和来时一样慢慢消散,日食结束了,当阳光重新洒满大地,张大叶抓着张安和张成道:“大凶啊,大凶。”

张成:“先生说过,太阳代表天子。这是上天的警示。跟我等小民无关。”张安也从旁安慰,张大叶才渐渐平静。

张安明白这是当今士人的普遍看法,天人感应之说深入人心。而且如今的汉帝国越发的混乱不堪,去年先是七州出现了旱灾和蝗灾,他们这颍川郡也受到了波及,收成比往年少了三成。幸好这几年家中情况日渐好转,有些余粮才支撑到了现在。但在长社县那边多了许多饥民,他们或是卖掉了田地或是从佃户变成了流民,逃荒去人多的地方求活,可最后大多落得卖儿卖女为奴为婢。

就在去年的秋冬,汉帝国发动了一场对鲜卑的主动出征,这是一场由宦官王甫和汉灵帝刘宏主动发动的战争,在开战之前士人集团就纷纷反对,可刘宏一意孤行。结果是全军覆没,死了两万多的边塞精锐士卒,仅夏育、田晏、臧旻等军官十几人逃了回来。东汉以来对外军事虽然日渐衰微,但像这样的大败仗还是少有的。

战败之后幽州和并州再也无力防范鲜卑的入侵,当地百姓在鲜卑的劫掠下艰难求活。

就连当时的辽西郡守赵苞,他把亲眷从故乡接来辽西郡的路上被鲜卑劫掠,成了俘虏。然后鲜卑人带着赵苞的母亲等亲眷作为要挟,后来赵苞率军出战,击败了鲜卑,但母亲等人已经被鲜卑杀死,之后赵苞辞官回乡,忧愤吐血而死。

之前汉帝国虽然内部混乱腐败。但对外战争一直处于胜势,在汉恒帝刘志时期有一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其中代表的就是“凉州三明”皇甫规、张奂和段颎。这几个人都是很有能力的将领,对外战争都有杰出的战绩。而刘宏此时的朝廷却并没有选用优秀的将领,前面的夏育、田晏、臧旻等人都是三明的下属,但差距很大。

发生了这些事情,朝廷的威信大减,百姓日子越发艰苦,尤其是边塞受异族荼毒深重,都对现状十分不满。而刘宏和宦官依旧紧握权柄,持续打压士族。

第二天,钟氏学堂。

“昨天出现日食,这表明当今国家被黑暗遮蔽,这黑暗就是那一众阉竖之辈。”张安刚刚走进学堂,就听同门的钟历在慷慨陈词。其他同门听后也都纷纷赞同,希望赶紧诛灭阉竖。

在钟氏学堂不满和抗议当今宦官之声已经成为了常态,教书先生每日都会感叹宦官之害。

杨午这时起身大声对众人道:“我的外祖父杨公说过'如今这些阉竖和宫女联手欺罔国家,掌控国朝。外面那些鸿都门学的小人靠着歪门邪道受宠,短短时间就晋升成高官。而真正有才能和品德的人被遗弃在乡野,这是把鞋子带到头上的错误行为。'现在幸得天象警示,希望国家早点远离那些奸佞之人。”

“可是当朝司空杨公所言?”有同门问道。

“正是。”众人听闻是当今司空,弘农杨氏的当今家主杨赐,这人的父亲和祖父都曾是太尉,是当今身世家庭最显赫的人。

“可叹国家不愿听杨公之言,不然如今形势何至于此啊!”众人都纷纷叹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