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回乡去考281(1 / 2)

“回清源县?这是为何?”贾子安不解的问道。

“你的学业,为父也清楚。你若是在晋阳考,如何能进入州试?”贾父语重心长的说道。

“孩儿让父亲失望了。”贾子安低下头。

贾父摇摇头道:“为父已经托人问过了,今年科考,因为时间紧,所以才只在晋阳一府试行,参考的人并不多。但晋王府缺人是实打实的,这可是天赐良机啊!若是能趁此次机会进入晋王府,日后不可限量。”

“孩儿明白,晋王他日若是能更进一步,这王府属官,直接就会变成朝臣。”贾子安坚定的说道,“父亲放心,孩儿这段时间定然会将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去搏一搏。”

“你的水平虽然在晋阳考不上,但是回清源县考,却是十拿九稳。此事不容有失,你还是回老家吧。只要能进州试,就还有希望。晋王府最后不可能只录用晋阳考出来的学子,其他县考出来的,定然也要兼顾。”贾父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可是此次科考规定,各地学子只能在学院所在地,或者学子的户籍所在地参考。我的户籍不在清源县,如何回乡去考?”贾子安不解道。

贾父笑道:“我已经与你叔父商量好了,你回乡去以你堂哥的身份去考。你叔父会打点好保人,你悄悄回去考便是。”

“这不太好吧?而且父亲不是向来和叔父关系不睦吗?”贾子安犹豫道。

贾父笑道:“再怎么关系不睦,也是一家人,身上流着一样的血。这是关系到整个宗族的大事,之前那些小矛盾,算的了什么?”

贾子安应道:“是父亲,我知道了。”

贾父拍了拍贾子安的肩膀:“好好考,不要因为回了清源县,就掉以轻心。”

“孩儿晓得。”贾子安严肃道。

第二日,贾子安便去找朱熹请辞,假称自己身体不适,需要回乡疗养。

朱熹虽然觉得惋惜,但因为是身体原因,便也没有强留。

贾子安离开晋阳学院后,坐着马车出了城,直奔清源县去了。

……

清源县,贾家村。

贾家族学里,夫子张维为正在教书。

张维为是清源县有名的读书人,只是出身不好,当年没有拿到推荐信,参加不了州试。

学堂中,大部分贾家子弟都无精打采,听的昏昏欲睡。

只有坐在学堂角落的一名学子例外。

学子名叫王有路,并不是贾家子弟,而是贾家村里一农户家的孩子。他身穿粗布衣服,与锦衣华裳的其余学子形成鲜明的对比。

王有路天生聪颖,过目不忘,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张维为发掘。张维为为了让王有路在他的学堂旁听,自掏腰包补贴给王有路家,这才让王有路的父亲同意。

王有路也确实争气,学了一段时间后,水平已经吊打一众贾家子弟。

很快,今日的课便结束了。

贾家子弟一上完课,立马一窝蜂的全跑了。

王有路这才上前,向张维为请教刚刚上课没听懂的问题。

“勤之,这几日你就住我那儿吧,县试在即,应当重视。”王有路请教完,张维为向王有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勤之是王有路的字,是张维为给他起的。

王有路犹豫道:“可是马上就要秋收了,学生下了课,还要去帮父亲割麦子。”

“放心,我已经给你父亲雇好人了,你什么也不用管,安心在我这儿读书。”张维为已经都安排好了,“我打听过了,此次县试,清源县各乡有好几个户籍在县里,但是平日在晋阳求学的。因此你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全力以赴!”

张维为心里清楚,如今在晋阳学院教书的,可是朱熹和陆九渊这样的大儒,远不是他能比的。

他这弟子虽然天赋秉异,但也很难与晋阳回来的学子抗衡。

资源差的太多了。

王有路心里也很是感动,张维为能为他做到这种份上,他不知道要如何才能报答张维为的大恩。 “夫子的大恩,学生铭记于心,绝不敢忘!”王有路深深鞠了一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