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偿还当年的恩情76(1 / 2)

镇国公府。</p>

一切尘埃落定,姜国公一家终于又能坐在一起吃饭。</p>

谈起这跌宕起伏的科考舞弊案,一家人唏嘘不已。</p>

“对了大哥,章兄真的没事了吗?”姜辞安问道。</p>

姜辞砚点点头。</p>

“虽然怀允提前看过题目,但他并不知道那就是科考的试题,后来陛下见他两份试题都答得十分出色,便不再追究他的过错,他现在依然还在会试学子的名录中。”</p>

“那就好。”</p>

只要章怀允顺顺利利,姜辞安心中对他曾经腿伤的愧疚就能少一点。</p>

“不管怎么说,砚儿总归是平安无事了。”姜夫人看向姜辞砚,满眼慈爱。</p>

“是啊,大哥这次真的太凶险了,不过大哥聪慧过人,总算是化险为夷了。”姜辞安宽慰道。</p>

【是啊是啊,我都要吓死了。】</p>

【希望之后二哥和三哥还有镇国公府,都能平安度过啊!】</p>

想到这,姜家人的心情也沉重起来。</p>

老大这一关过了,老二和老三的危险还是未知。</p>

镇国公府仍然要保持警惕,一刻都不能松懈。</p>

察觉到气氛有些凝重,姜辞锦笑嘻嘻道:“大哥现在没事了,和冯家的亲事是不是也能提上议程了?”</p>

说到这件事,姜家人的脸上浮起了喜色。</p>

科考舞弊案发生后的第二日早朝,冯太傅竟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大力支持镇国公府和姜辞砚,表明相信镇国公一家的为人,让人十分意外。</p>

要知道,那会儿朝臣们也只是听说姜辞砚涉嫌参与舞弊案,并不知晓案件的具体情况。</p>

冯夫人也托人来信,说相信姜家和姜辞砚的为人,定然不会做出这种事情,他们家也不会为了自保,就和姜家划清界限,让姜夫人放心。</p>

一时间,姜家十分感动,对冯家也越发敬重。</p>

待案件实情公开后,冯以筠偷偷来见过姜辞砚一面。</p>

两人面面相对,无需多言,冯以筠红肿的双眼就说明了她对他的担忧和牵挂。</p>

姜辞砚眼中满是愧疚和心疼。</p>

心中的情绪再浓烈,他也只伸手,轻轻攥了攥冯以筠的左手。</p>

冯以筠如此在意他,贸然来见他已是不易,他不能在婚前做出有损她名声的事情。</p>

不过事情已过,很快他们就会名正言顺的在一起了。</p>

“是该要好好准备准备了。”姜夫人脸上是盖不住的笑意,</p>

“娘亲打算再为冯家姑娘多添五抬彩礼,砚儿意下如何?”</p>

姜辞砚双眼含笑,“一切但凭娘做主。”</p>

一家人欢欢喜喜的讨论起彩礼来。</p>

姜辞砚在一旁听着,嘴上挂着浅笑。</p>

眼中的笑意却慢慢褪了下去。</p>

对于科考舞弊一事,他始终有一个不明白的地方。</p>

王舟为何会这般维护三皇子?</p>

若不是他当时毒发,恐怕王舟就会将罪责都揽在自己身上,至死也不会供出三皇子。</p>

想起王舟死之前,他去看望的场景。</p>

那是王舟毒发的第三天,四肢皮肤都已溃烂,全身散发着恶臭。</p>

姜辞砚见到他,将自己心中的疑问问了出来。</p>

只剩一口气的王舟惨然一笑。</p>

“小姜大人,事到如今我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p>

“我忠心的不是萧玉珩......而是......嘉妃娘娘......”</p>

嘉妃?</p>

姜辞砚蹙眉。</p>

王舟缓缓道来。</p>

十五年前,王舟才七岁,他的老家发生旱灾,父母亲人都被活活饿死,他也饿的只剩一口气。</p>

当时的嘉妃还未出阁,跟着自家兄长出来游玩,途经此处,看到半死不活的王舟躺在路上,命随行的侍卫将他救起,给了他一些吃食。</p>

他就靠着那些吃食,躲在树林的山洞中,艰难地度过了七日,终于等来了朝廷的救济粮。</p>

后来,他听说那日途经这里的贵人是首辅之女,他就发奋图强,立志考到京都,以报救命之恩。</p>

等他长大后终于考入翰林院,才知道当年的少女已经是当今后宫最受宠的嘉贵妃。</p>

为了报恩,他便投奔了她的儿子——三皇子萧玉珩的麾下。</p>

现在他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也算是偿还了当年嘉妃的恩情。</p> 只是没想到,三皇子连他的妻儿也不放过。</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