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11(1 / 2)

然而为这一刻他的礼貌,卿云庆幸至极。

姑苏城(7)

粉墙黛瓦,古藤垂落,露出一角高高低低的马头墙,小巷悠长寂静。

天色微阴,火辣辣的日头被云朵遮了起来,气温凉爽舒适。

时光早已在这方土地缓慢了脚步,山山水水,门门户户都是沉淀的历史,岁月不惊,几步间就是一家百年老店,几步间就是一户别致门面。

谢白到底是外地人,对一些只有在笙溪才能见到的玩意知之甚少,更何况那些细致到生活一点一滴,一针一线的风俗习气。

两个人走走停停,卿云细声向他介绍,她努力回忆小时候外婆外公讲给她听的那些街里街坊琐碎往事,有的是历史,有的是传说,真真假假谁也说不清,却都是这水乡的故事。

“笙溪的历史有千百年之久,依山傍水,按理说是块风水宝地,却偏偏没有出过什么有名的才子学士,可能是太过安逸,士子也狠不下心肠离开故里,就只好世代留在这里,生生息息。”

河边的微风轻轻的吹佛,岸边绕着烟雨长廊,那廊棚有上百年了,遮雨蔽日,乘荫纳凉,墨色影子倒影在河面上,风一吹,徐徐波动。

两个身影并肩而行。

“明朝年间有过一户赵姓员外,建宅在这里,七进的宅院,雕梁画栋,现在还留着,修葺后列为镇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了景点,偶尔会有外来的游客参观。据说这雨廊也是他花钱请人修的,关于这位员外的其他事迹没有过多记载,有人说他是苏州的富商,有人说他是告老还乡的朝臣,这大约就是笙溪镇上最出名的人物了。”

卿云不是会讲故事的人,绞尽脑汁也说得乏善可陈,幸而无论她说什么谢白都会静静的倾听,并无不耐。

他顺着她的话:“也许是位看破世俗的诗人,将官印换了闲章,隐居在这里。”

“其实,我不懂,这天下谁坐都一样,江山总要更迭,明知道名利是空,为什么还要去争?明知道是必死的绝路,为什么还要赴?就这样归隐故里,做闲散人,不好么?”

她极力抑制心中的颤抖,将这话说得如同置身事外,不过是闲来无事随口的一问。

其实她明白,原来那个红尘方外不懂人情世故的仙门弟子所不明白的,她都已经知晓了,他的别无选择,他的胸怀天下,他那不曾为外人所知,淹没在浮华光影后的单纯抱负,他护着那年六月长安城。

谢子清,他虽死犹生。

可他欠她一个白头啊!

她已经不记得是否有过怨怼,一切都已随着阴阳两隔的残忍消散,随着沧海桑田的变迁模糊,只剩下刻骨铭心的疼痛,和岁月也愈合不了的疮疤。

她只想听他亲口一句解释,一句就好,然后便可以从此让心底里最后一分自私与任性烟消云散。

这样幼稚又孩子气的问题,并没有让谢白无奈,他竟然确切的认真思考了一番才开口,

“我少年读书的时候,也想过类似的问题,古人留下的文章左一篇怀才不遇,右一篇大隐于市,为什么不从一开始就做逍遥散人?现在想来,真未免有些‘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嫌疑。” “后来渐渐发现人与人毕竟选择不同,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无所谓对错。何况人世间太多身不由己,古往今来读书人大概都是一样的际遇,济世不成,归隐难安,总是意难平。”

返回